第四百一十五章 德羅蒂娜來訪(三)(第1/1頁)
章節報錯
周鐵把周娜介紹給她,周娜見德羅蒂娜如此漂亮,嘴裡恭維著,小手卻是暗暗在周鐵的腰上捏了一把,表示醋意。
只不過,德羅蒂娜差周鐵那麼多年齡,她也沒太在意。
他們幾人見面,又在廣場附近轉了轉,時間已經不早。
沒走幾步路,就看見路東側有一個不很大的門店,已經有遊人在往裡面走,看樣子來品嚐這個著名風味的也不少。
周鐵覺得已經到吃午飯的時間,就駐足給介紹說道。
“你們知道嗎?這個‘都一處’的牌匾,是1964年郭沫若親筆提寫,郭老生前經常偕夫人前來用餐呢!”周鐵顯然不愧是生長在京城的文科生,知道的典故很多。
“咦?那我問問你,為什麼叫‘都一處’啊?”周娜很好奇,小時候她也想來,就是家裡條件不好,從未來過。
聽到小孩說起來父母帶著進城吃東西,總是很羨慕。
周鐵看她看她一眼,感覺到她從小就缺少父愛的溫暖。
德羅蒂娜和博德也露出關注的神色,他們都是對中國的歷史,對文化淵源的東西更感興趣,而不是隨處可見的快餐。
“都一處”燒麥館最早是以經營燒餅、炸豆腐、燒酒的小鋪,俗名“醉葫蘆”,因門口掛一破酒葫蘆而得名。
據說在乾隆十七年,這一天正是農曆大年三十,天色已很晚,老百姓都帶著年貨,從四面八方趕回家吃團圓飯。
眾多店鋪也早已關門上板,只有這家酒鋪仍在開門營業。乾隆一行三人便走進了酒鋪。
王瑞福連忙把三位客人讓到樓上,把店中的“佛手露”和酒鋪自制的幾樣拿手冷盤“糟肉”、“涼肉”、“馬蓮肉”一齊端上桌來,並親自為三人斟酒,還站在一旁伺候。
飲罷酒,嘗過菜,其中一位客人問:“你這小店叫什麼名字?”王瑞福趕忙回答:“小店沒有名字。”
這位客人聽見樓外鞭炮齊鳴,想到家家戶戶已在歡度新春,生出幾分感慨,他非常感激地說:“這個時候還開門營業,京都只有你們這一處了,就叫‘都一處’吧”。
王瑞福當時一聽也就過去了,並沒太在意。可沒過幾天,幾個太監送來了一塊“都一處”的虎頭匾,並說這塊匾是當朝乾隆皇帝御筆賞賜的,從此便改名叫“都一處”了。
周鐵介紹的如此有趣,幾個人就決定在這裡用餐了。
四個人找座位坐好後,也點了四種餡料的燒麥,果然是皮薄、餡滿,味道極好;再加上幾樣熱氣騰騰的炒菜端上來。
聽周鐵把這些老bj的故事娓娓道來,周娜坐在對面託著腮,亮晶晶的眼睛看著他,也不說話,就算是下酒菜了。
“知道嗎?這‘都一處’的燒麥最少上屜之後蒸7分鐘,每個燒麥最少也要24個褶呢!”周鐵介紹後還是意猶未盡。
“真的嗎?”小博德立即就開始,用小手開始數了。
“果然是,真的啊!”片刻之後,小博德就跳了起來,滿臉喜悅的對著媽媽說道,似乎是發現了不起的秘密。
:()五行術士在都市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