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年跟著張威、韓文一路前行,聽他們講解沿途的地理、地形。

韓文多次出塞打探情況,對這一帶很熟。

趙延年將這些資訊牢牢的記在心裡,覺得特別重要的,比如河流、山谷,還專門繞道去看一下。

他覺得衛青出塞攻擊右賢王本部,這些資訊用得上。

只不過張威、韓文都不相信他說的。

在他們看來,漢軍出塞作戰的風險太大。這些年來,除了衛青那次奔襲龍城小有斬獲外,不是無功而返,就是全軍覆沒。

能將匈奴人逐出長城,守住雞鳴塞、高闕塞這樣的要塞,不讓匈奴人隨便出入,就很不錯了。

在匈奴人有準備的情況下,奔襲數百里,找匈奴右部決戰,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幹。

趙延年也沒有多解釋。

兩世為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事實勝於雄辯。

出奇制勝之所以是出奇制勝,就在於很多人沒想到。越是沒幾個人相信衛青會出塞攻擊右賢王,將來出塞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漢軍不相信,匈奴人就更不相信了。

匈奴人不相信,衛青才有機會嘛。

走了兩天,沒有見到右大將的追兵,趙延年既有些釋然,又有些遺憾。

斬殺一個百夫長的目標遙遙無期。

張威卻很篤定,他對趙延年說,既然右大將來了高闕塞,就肯定會有人進攻雞鳴塞。

匈奴人把入塞劫掠當成發財機會,不可能讓右大將一個人吃獨食的。

去年衛將軍奪回河南地後,朝廷遷來了大量的百姓,送來了山積的物資,對匈奴人來說,這都是財富,不來打劫一番都有點對不住老天爺。

不出張威所料,又走了一天後,他們就碰到了匈奴人的遊騎。

兩個匈奴騎兵,相距兩三百步,遠遠地看著趙延年三人。

很顯然,他們有些意外,沒想到這裡會出現漢軍。

雖然只有三人,卻都有甲冑。

更重要的是,他們帶了好幾匹戰馬。

走了三四天,才看到匈奴人,趙延年立刻就想上前弄死他們,卻被張威攔住了。

“別急,這些都是小魚,不值錢。”張威胸有成竹。“我們先往後撤,說不定能引來大魚上鉤。”

趙延年答應了,三人勒住坐騎,與匈奴人遠遠地對視了一番後,撥轉馬頭,向別的方向馳去。

匈奴人見狀,頓時激動起來,在招呼了附近的幾個同伴後,圍了過來。

“不到萬不得已,別用長矛,用弓箭。”張威提醒道,同時摘下了弓,搭上箭,先射了兩箭。

他沒能射中目標,只是引來匈奴人的一陣嘲笑。

匈奴人追得更急了。

從這三個漢人的裝備——尤其是那條狗——來看,他們大機率是偵察敵情的遊騎。

這樣的人比一般的漢軍值錢,不僅能得到他們的裝備,還能從他們口中拷問出訊息。萬一有用,還能到首領那兒換點東西。

沒一會兒,十幾個匈奴人圍了過來,就像追捕獵物的狼群。

他們分散開來,從三個方向展開圍追堵截。隨著號角聲此起彼伏,前面也出現了匈奴人。

張威一直保持著正常水準,十發七不中。

韓文一邊跑一邊射,命中率稍好,勉強和匈奴人持平。

可是在匈奴人的圍堵下,他也應付乏力,眼看著就要被抓住了。

當匈奴人相距二三十步,幾支箭差點射中張威、韓文的時候,張威終於大喝一聲。

“延年,搞他們!”

早就等著心急的趙延年立刻踢馬撲向追得最近的匈奴人,同時拉弓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