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趙延年正在塞中練習射箭,突然聽到報警的鼓聲響起,連忙向烽火臺上看去。

當值計程車卒正緊張的忙碌著,拉起了兩隻烽籠。

烽籠像後世的燈籠,顏色鮮豔醒目,適合白天使用。

一會兒功夫,有準備好的積薪被點燃,一柱青煙直上雲霄。

兩烽一苣,代表著有十人以下的敵人大白天接近邊塞。

這已經超出了斥候、遊騎的規模,是大規模進攻前的武力偵察。

十人之後,可能跟著數百人。

一個烽燧也就十來個人,遇到百人以上圍攻,是支撐不了多久的,只能向高闕塞求援。

趙延年立刻返回屋子,收拾武器,做好出戰的準備。

做人要自覺。

平時不幹雜活,戰時自然要辛苦一些,王塞長肯定會安排他出戰。

不出所料,在塞內響起王塞長的吼聲時,老書佐李伯氣喘吁吁的衝進了趙延年的房間。

“小子,塞長……”

“知道了。”已經穿好甲冑的趙延年背上弓囊箭袋,再背上兩口刀,提上長矛,準備出門。

李伯嚥了一口唾沫,挑起大拇指。“小子,平時沒白疼你。快走吧。”

趙延年出了門,來到院中。

王塞長看了過來,見趙延年全副武裝,殺氣騰騰,滿意的點點頭。

“延年,平虜燧有警,你帶幾個人走一趟。”

“好。”

“不要戀戰,能救就救,不能救……”王塞長咬咬牙。“就及時撤回來。”

,!

趙延年再次點頭,走向自己的戰馬。

塞門開啟,趙延年一馬當先,衝出了大門。

十名騎士緊隨其後。

——

平虜燧在陰山深處,離高闕塞近百里,全是向上的山路,即使有馬,走起來也不容易。

趙延年趕到平虜燧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遠遠地看到平虜燧上的火光,趙延年鬆了一口氣。

其實一路走來,看到沿途的烽燧都平安無事的時候,他就猜到匈奴人大機率只是偵察,並沒有發起進攻。但平虜燧是他回到漢朝後看到的第一個烽燧,張威也幫了不少忙,對他而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看到趙延年帶人趕來增援,張威非常開心,親自相迎。

“延年,你來得太好了。”張威抱著趙延年的手臂,親熱地說道:“你這實力,簡直是一日千里,令人羨慕。幾天不見,氣度又與上次不同了。”

趙延年不好意思的笑笑,指著身邊的戰友。“都是塞中的兄長們照顧我,不讓我幹活,可以專心練武。”

張威大笑。“你這樣的小兄弟,誰不:()大漢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