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娥還沒走到村口,就見大陳氏已經等在村口的大槐樹下了。

兩人見面,互相打趣對方几句,踏上出村的青石板橋,直往鎮上行去。

河灣村在臨仙鎮下轄,村子不遠處有條官道,順著官道往前走二里路,再往東一拐,再走上二里半,就到鎮上了。

不過村裡人趕集,除非趕著牛馬車,一般都是腿著抄小路去鎮上。

小路偏離官道,一直通到鎮子口,是祖祖輩輩們經年累月踩踏出來的。

三尺餘寬的黃泥小斜道穿過田地,一路蜿蜒,兩旁綠油油的麥子茁壯生長,也不知是先有的路,還是先開的田。

二人說著家裡的活計與家事,約摸走了小半個時辰,就到了鎮上。

因她們此行的目的是買雞苗,倆人就沒進店鋪林立的主街,當先去了草市。

二人來的不晚,擺攤的農人商販來的更早,草市裡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往來的行人貨比三家,在各個攤子上流連問價格,再比對貨品的品質。

肉攤和餛飩攤在草市口,鮮亮肥厚的豬肉擺在肉板上,任人挑選。

餛飩攤熱氣騰騰,店家下餛飩之餘,還不忘招呼路過的行人來一碗墊肚。

越過布攤,走過賣竹編的,行過賣糕點燒餅湯粥的……

走到草市最後,才是賣雞蛋鴨蛋,活雞活鴨活魚的地兒。

賣雞苗鴨苗的,也有好幾家,毛茸茸的小雞小鴨在竹筐裡嘰嘰嘰叫著,十分可愛。

倆人問了價格,一家小雞仔兩文一隻,能挑公母強弱。

一家五文三隻,不論強弱公母,小販抓住哪隻,就是哪隻。

還有一家雞仔最便宜,和雞蛋價格一樣,只要一文一隻,不過都是別人挑剩下的公雞仔,約摸有二十來只。

公雞不能下蛋,還得伺候草料,一般除了挑公母挑走眼,沒誰樂意買公雞仔。

倆人略過這筐公雞仔,對著剩下兩筐雞仔,糾結盤算。

大陳氏因為買的多,想省點銀錢,又因為想買能下蛋的母雞,又想挑挑公母,她左看看,右瞅瞅,實在拿不定決心買哪家的。

“老虎他娘,你瞅瞅哪筐雞仔好。”

她下不了決心,就把皮球踢給了梁青娥。

梁青娥笑眯眯道:“我家的大前兒把家裡的打鳴雞殺了,我買只公雞回去養就成,倒無所謂哪筐。”

忘了,這老孃們回回買雞仔,都是一隻、兩隻、三隻的買,就算家裡雞都死絕了,最多也不會超過六隻。

確實買哪筐出來的雞苗都一樣。

大陳氏無奈,摸摸褡褳裡的錢袋,一指能挑公母的筐子。

衝守在後面的小販說:“給我挑十五隻母雞。”

說完,又問商販,能不能饒給她一隻公雞仔。

小販頗好說話,直言讓她挑完母雞仔後,自個再挑只公雞仔就是。

“嬸子,您細細瞅瞅哪隻好,您指哪隻,我給您抓哪隻。”

“哎,好。”

不過半柱香功夫,經過大陳氏手指一點的雞仔,就都被攤販抓進了她的大揹簍裡。

看著這麼多毛茸茸的黃糰子,大陳氏雖然心疼,還是痛快給了三十個銅子。

最後接過饒送的一隻小公雞仔,大陳氏回頭催梁青娥:“看好要哪隻了嗎。”

只見梁青娥掏出一文錢,遞給了另一個守著竹筐的老婦人,片刻後,手裡就多出一隻孤零零的小雞仔。

忍了忍,大陳氏到底沒忍住,嫌棄道:“我說你這也太摳搜了,往日就罷了,好歹這段日子你家添了兩口人,都說好事成雙,你哪怕買兩隻雞仔吶!”

“要實在差那一文錢,我給你出了。”說著,大陳氏就開始掏錢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