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這樣在王府裡製鹽,早晚得被發現,自己得想個長久的辦法,看看自己能弄個小點的鹽場嗎?在那裡製鹽,既安全,而且產量也高。

半天時間,就到了東海邊上。海風輕輕的吹著,蔚藍色的大海上,聽海浪聲此起彼伏,海浪翻滾著捲上沙灘,拍打著海岸形成美妙的旋律。半天的疲勞感一掃而光。他們就就沿著海岸一直走著尋找著……

原來李玉青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地方,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制海鹽。可是哪裡這麼容易啊,又要安全隱蔽性好,又要海水含鹽量高的地方,著實不好找啊。就這樣,他們沿著海邊找了三四天,才找一個叫陳塘的地方,這裡位置極好。李玉青又走進附近的村落,發現已經破敗不堪了,村裡已經沒有人了,看著一間間草屋荒廢在那裡,他心裡很沉重,這些年的戰亂,已經讓這裡的百姓“人去樓空”了。終於在一間快要倒塌的草屋子裡,一行人發現了一個頭發花白的老翁。

他們趕緊走上前去,李玉青下馬問道“老大爺,這裡的老百姓都走了?他們都去了哪裡?”

老翁說道“都去逃荒要飯去了,整個村子就剩我一個人了”李玉青看著他那寂寞空洞的眼神,瞬間心疼不已,趕緊讓侍衛,給老翁拿來一些吃的,喝的,隨後席地而坐和老翁聊了起來。

老翁說,以前他們這裡有不少人呢,他們靠著海,大部分已打魚為生,附近以前還曬鹽的鹽場,有的在鹽場工作,日子過得還說得過去。後來戰亂四起,突厥人、強盜、土匪橫行霸道。那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啊。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了,碰上荒年,易子相食啊,說著痛哭流涕。

李玉青心裡很不是滋味兒,連忙安慰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然後臨走前又給老翁留下些吃的,還有衣服銀子什麼的。透過老翁的話,李玉青知道,這裡以前是可以曬鹽的,只不過荒廢了。他決定在這裡建一座鹽場,曬鹽,在再把鹽,提純精煉一下,就可以把鹽賣到草原和東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