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各有各的不易(第1/4頁)
章節報錯
林麗聽一個別的部門的經理的早會時候說過,為什麼業務員疫情後都在說很難。那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年裡沒有積累新的客戶。總是去同樣的老客戶那裡,老客戶有的已經買了很多保單。加上疫情後很多人收入銳減,感覺到交保費都是一種負擔。
林麗這個季度還差兩件考核單,她雖然有幾個年金險和重疾險的客戶在跟進,但是並不一定在這個月裡可以完成投保。她只能給一些年收入還可以的上班族的客戶傳送稅優險的推廣。畢竟每年3-6月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時候,稅優險就可以申報退稅了。
她自己覺得還是挺誘人的,但是和高興說了稅優險後,他也不是很感冒。雖然每年保費不高,1200元或者2400元。可是這不是交一次,至少都要交5年以上。儘管說賬戶有現金價值,交清後賬戶現金價值和所交保費持平,那時候退保也不虧。
很多人還是會覺得支付出去了保費,有花費,並不覺得是在存錢。而且如果按2400元存了,稅點如果在30%的,退回來720元。可大部分的人收入沒有達到稅點30%。即使達到了,也不在乎這個退回來的稅金。
高興說感覺雞肋了,為了退稅,還要付出去更多的保費。有的人本來對保險就牴觸,思想還是比較僵化,和他說這些,可能都沒有聽進去,就直接說不需要了。
林麗發現那些懂得運用金融槓桿的人總是把資金運用的風生水起。反而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在那裡抱怨錢不好賺。
這天,林麗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又提了一嘴稅優險。這個同學說他們現在收入銳減。感覺不需要這個。
林麗和他聊了下,這個同學說他之前在行情好的時候,把大部分現金全部投入在縣城商鋪去了。買了商鋪現在租不出去,砸在手裡。那裡壓了幾十萬的錢,他現在手裡特別緊。對於明年的經濟形勢感覺悲觀。他說現在感覺被套牢了
說到他們家的三張重疾險,他感覺也是被套牢了。因為重疾險不像年金險需要用錢的時候不能直接取出來錢,還要透過保單貸款方式去操作週轉。他感覺壓力很大,交費都快壓得喘不過氣了。但是林麗算了下他家三口人的重疾險也就三萬多塊錢。
如果年收入二三十萬的人,一年保費3萬多,不算多。可能他確實開支比較大。一個人上班,老婆不上班。
這個同學的觀點比以前要悲觀。他說現在賺錢比以前難很多,不像以前賺錢容易。他都寧可錢放在手裡貶值或者少賺一點利息。有現金就好。
林麗也鼓勵他可以開源節流,多嘗試不同的金融工具,像股票基金,其實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還是有機會的,不需要過於恐慌。
這個同學開始還是很焦慮,有些牴觸那些看上去有風險的工具。林麗也跟他說,有風險未必是個壞事。如果有專業的知識或者有一定的操作經驗,還是可以玩一下的。不要把全部的資金放進去。可以小試牛刀。
這個同學也認同林麗的說法,表示之後有時間他去研究一下,可以嘗試一下。林麗覺得他們大學學的就是經濟學,不覺得去嘗試這些就會虧本。只要不貪,見好就收即可。
只有把手裡的資金盤活了,才能比較快看到錢在生錢。不然都是在打工,看上去很辛苦,其實並沒有賺到錢。
這個同學以前說話還是比較理性的,估計被生活折騰得也失去了信心,才會這麼悲觀。他在幾年前還信心十足地和林麗說,他是工行的VIp客戶呢。
沒想到現實生活能讓一個人失去鬥志和信心。感覺他現在也就躺平了。他和林麗說話都是那種很消極的狀態,說我們是內地小城市,不能和一線城市比。林麗說其實現在在那哪裡都差不多的。她這次去越南旅遊發現那邊的消費水平和國內也差不多。那邊的居民雖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