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大明最具有權力的官署名之一。

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

倭人禍亂京城之後,懷良松雪便被羈押在大理寺監牢。

她至今還不明白,到底是哪裡出了紕漏,以至於3000武士800武僧,全軍覆沒。

“神使大人……到底什麼時候才來救我出去……”

黑暗的監牢中,時不時傳來懷良松雪的呢喃。

洪武九年,五月十五,倭國南朝皇室,再次迎來了五位明使。

為首之人,正是年方十六的老四,燕王朱棣。

而身後四人,身份也不簡單,兩人是錦衣衛千戶,一人是副指揮使。

最後一人,其貌不揚,聲色內斂,是老朱派出保護朱棣安全的暗衛饕餮。

“你就是後醍醐尊治?”朱棣環顧四周,最後目光鎖定在上首正襟危坐的小矮子,不屑道:“果然又醜又矬,區區倭奴也敢妄稱天皇?!”

後醍醐天皇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卻又強忍著怒火,用日語嘰裡咕嚕地說了一通。

擔任翻譯的是大明通,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徵夷大將軍足利尊氏,趕忙將話翻譯過來:“天皇陛下說,燕王殿下遠道而來,本該以禮相待,可殿下如此無禮,實非君子所為。”

朱棣冷笑一聲,往前邁了一步,目光掃過在場的倭人,大聲道:“哼!君子之禮,當以大義為本。爾等倭人先是在洪武二年,殺我使臣,後在我大明境內燒殺搶掠、為非作歹,此番又派遣出公主率人襲擊京師,更是攻擊火藥司和神機營!此等和種種惡行,談何禮義?”

後醍醐天皇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卻又不得不強裝鎮定。

朱棣接著說道:“今日我前來,並非與爾等談禮義。而是要告知你們,我大明和倭國不死不休!”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份國書。

足利尊氏看到國書,臉色微微一變,猶豫著問道:“燕王殿下,不知這國書中所寫何事?”

朱棣瞥了足利尊義一眼,說道:“這國書乃是我大明對倭國的宣戰書!爾等倭人在我大明犯下諸多罪行,如今我大明決定要討回公道。”

後醍醐天皇聽聞此言,臉色變得十分難看,雙手緊緊地攥著座椅扶手。

朱棣見此,心中冷笑一聲,接著說道:“我知道你們倭人表面恭敬,實則心懷鬼胎。我今日來,也不指望你們能有悔改之心。悔改有用的話,還要我明軍做甚?我只希望你們能認清形勢,不要妄圖反抗我大明。否則,必將遭受滅頂之災!最後奉勸一句:洗乾淨脖子等著!”

說完,朱棣向身後的蔣瓛,示意他將宣戰國書遞過去。

蔣瓛向前一步,將宣戰書遞到後醍醐天皇面前。

後醍醐天皇盯著宣戰書,眼神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

他強忍著怒火,緩緩說道:“燕王殿下,這宣戰書朕收下了。不過,朕希望你能明白,倭國並非輕易就能被征服。所以,朕希望你們能夠釋放鬆雪,她只是一個介弱質女流,大明是天朝上國,不應該為難一個女人。”

朱棣不屑地哼了一聲,說道:“哼!你以為我大明會怕你們區區倭國?你們這些倭人,不過是一群跳樑小醜罷了。今日我來,就是要讓你們知道,我大明的實力不容小覷。至於釋放俘虜,那更是痴人說夢。”

後醍醐天皇沉默片刻,突然說道:“燕王殿下,朕有一個請求。不知殿下能否答應?”

朱棣疑惑地看著他,問道:“什麼請求?說來聽聽。”

後醍醐天皇緩緩說道:“朕希望殿下能給朕一些時間,讓朕考慮一下如何應對貴國的宣戰,到底是戰還是和。”

朱棣聽後,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