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朱標,洪武四大案,親手辦了三個。

第四個藍玉案,還是他死後發生的。

絕非是儒家眼中的溫潤儒雅的太子爺,他的溫雅表面下,是一副鐵血無情,殺伐果決的模樣。

歷史上在空印一案中,他堅決支援對涉及官員的懲處,無論這些官員在官場中根基多深、人脈多廣,都嚴格按照既定法規進行查辦,毫不留情地打破官場中的一些利益勾結和欺瞞慣例,大批涉案官員被處置,使得官場風氣為之一震,他以強硬手段彰顯了對法紀的維護,對貪腐和舞弊行為絕不姑息的態度。

郭桓案裡,面對涉及範圍極廣、涉案金額巨大的貪汙窩案,朱標主導深入調查,對糧長、富戶等相關利益群體進行嚴厲打擊,堅決抄沒其大量家財以充國庫,毫不手軟地斬斷利益鏈條,以鐵血手腕讓整個社會都感受到了大明整治貪腐的決心,哪怕會引起一時的社會震動和部分群體的恐慌也未曾退縮。

這些行為足以表明朱標並非是單純的溫文爾雅形象,在面對威脅大明統治根基的重大問題時,他能夠像朱元璋一樣採取凌厲、果斷且毫不留情的措施來維護國家的穩定和法紀的權威。

後世傳言,對於貪官汙吏,老朱下旨誅九族。

太子心善改夷三族,其實是無知之人的謬言。

誅九族,是誅連九族,誅殺九族成年,16歲以下孩童流放,女眷充入教坊司。

而真實的夷三族,是三族嫡系,無論男女老少,盡數誅滅!

斬草除根才是真實的夷三族!

簡而言之,他與馬上皇帝朱元璋一樣,手段凌厲,狠辣果決。

可以說,他是一個更有文化涵養的朱元璋。

將誅九族改夷三族的朱標,絕非心善之輩。

他的善,只對善良、無辜之人,犯罪的,尤其動搖大明江山的犯罪,他遠比朱元璋更加狠辣。

因為他的目光,往往比朱元璋看的更加長遠。

畢竟,他打小就跟在老朱身後,從南殺到北,性格早已經定型,豈是大明建元八年,就能被酸儒腐儒洗腦改性的?

而且,歷史上,西南五省土司之亂,整整持續了17年。

從沐英開始,沐家世代鎮守雲南,沐英更是最終死在了雲南。

聽完季如風如此言論,朱元璋終是鬆口同意了朱標出征西南的請求。

“行吧,既然先生這麼說了,咱再不同意就顯得無情了,你是咱朱元璋的兒子,豈能虎父生犬子,去好好教訓那些土司,反抗的統統給咱砍了!別的咱沒有,兩條的官多的是,砍了土司咱派自己的官員去治。”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跪地抱拳,高聲回道:“父皇放心,兒臣定不負所望!此次出征,兒臣既要揚我大明軍威,也會拿捏好分寸,力求將西南徹底收服,使其心悅誠服歸入我大明版圖。”說罷,抬眼間,那股子潛藏的狠勁與堅毅展露無遺。

起身時,朱標心裡卻暗忖:西南土司久居邊陲,習性兇悍,此番征伐絕非易事,那些腐儒動輒唸叨的“仁德感化”全然無用,唯有雷霆手段,方能速戰速決。

但他也清楚,一味殺伐易留後患,戰後安置、開化民智同樣關鍵。

“兒臣此番將以殺止殺,這亂世餘孽必須肅清,待平定西南,定要在此興學重商,讓百姓永享太平。”

這般想著,朱標便一馬當先,迎著硝煙疾馳而去。

他將在路上會合徐達,馳援鄧愈,以雷霆之勢平定叛亂,絕不讓歷史上的十七年之亂重現。

望著遠去朱標的背影,季如風轉身便消失。

一盞茶後,他便現身在鑄造司內。

自打前些天,宋老挺攜手墨家弟子入駐後,鑄造司便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