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所言,新農需要深耕細作、堆肥和引水灌溉……”

所謂深耕細作,在栽種種子的時候,需要深深的挖土,耕地,以使種子能深臥在土壤裡,有更充分的養分。

耕地時深度達六、七寸以上,適當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收成。

細作的是指種莊稼要精心培育,細緻地對待他們,更需要對糧種進行精挑細選。

而堆肥又分為踏糞法、漚肥法?,以人或動物的排洩物與秸稈、草木灰、豆萁等混合,壓實、發酵,即可獲得養料充足的肥料。

“再加上朝廷即將推廣的轉盤水車和曲轅犁,田畝收成至少可以增加三四成。”

老農們聽了耕種新法,眼裡放光,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可行性,從土壤墒情到時節把握,越說越熱絡;鄉紳們則在旁斟酌著佃戶契約、獎懲條例,力求嚴謹公正。

籌備期間,朱棣又帶人親赴田間,丈量土地、劃分田畝,朱臘八領著村民忙前忙後,幹勁十足。待一切就緒,契約簽訂那日,陽光正好,村民們排著隊,鄭重按下手印,接下耕具種子,滿臉憧憬。

此後,鳳陽皇莊這片土地,日漸煥發生機,阡陌間皆是勞作身影,新農事成果斐然。

訊息傳至朝堂,朱元璋龍顏大悅,贊朱棣有治國安邦之能、恤民愛物之心,特撥銀錢物資,助鳳陽皇莊再擴規模、完善農事。

而鳳陽之地,那哀怨的花鼓調,漸漸添了幾分輕快,傳頌著新日子的富足,百姓念著皇家恩情,更贊朱棣賢明,成了一段佳話,流傳四方。

坤寧宮中,朱元璋慵懶倚在椅子上,龍目微閉享受著馬秀英的按揉。

“重八,今日觀你雖有倦意,卻神情愉悅。想來,是鳳陽那邊有好訊息吧。”

朱元璋雖然滿臉倦意,馬秀英卻從他的眉宇之間看出他心情極好。

近期朝堂之事,除了組建內閣與軍機處,就只有農事新政了。

“妹子真是料事如神吶!”朱元璋睜開眼眸,露出一抹笑道,連聲誇讚道:“此時老四在先生教導下,一改往日頑劣,協助先生處理農事,且親自下地勞作,咱高興啊!可惜標兒不在,否則這些事都該是標兒去做才是。”

鳳陽推廣農事,讓朱棣收穫頗多聲望,在老朱心裡,更希望朱標獲得這些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