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蕙質蘭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季如風帶著剛剛冊封臨安公主的朱鏡靜,坐上了前往鳳陽的馬車。
臨別之時,季如風再次給老朱提了個建議。
將特赦的沈萬三聘請為首任商業部尚書,性質定為職業經理,只有經商之權,為國斂財,沒有實質官權,不歸戶部管轄,直屬皇家商會,表面上朱棣副手,實際上屬於皇帝朱元璋的財務總管。
至於張虯,被提議流放北平邊關,服勞役兩年,磨掉性子後,視情況再任用。
沈家錢莊被收歸國有,給沈家保留三成分紅權的乾股。
解決了第一步錢財問題,新政便可以著手試點執行。
“先生,你怎麼會懂得這麼多?”
車廂裡,朱鏡靜像個小鳥似的,嘰嘰喳喳問個不停,季如風總是耐心解釋。
季如風淺笑著看向朱鏡靜,抬手輕輕撫平她額前因晃動而微亂的髮絲,溫和說道:“公主殿下,這世間之事,皆有脈絡可循。我不過是平日裡多讀了些雜書,多瞧了瞧市井街巷的營生,再加上幾分思索,便琢磨出些門道罷了。”
朱鏡靜眨著靈動的雙眸,歪著頭,顯然對這回答不太滿意,撅著嘴嘟囔道:“哼,先生定是藏著掖著,只拿這敷衍的話來哄我。那些個整日埋頭書堆、出入市井的人可多了去了,怎不見他們有先生這般絕妙主意,能把朝堂錢財之事料理得這般清楚,還尋出個全新法子安置沈萬三那等富商巨賈。”
季如風無奈地搖搖頭,目光飄向車窗外不斷後退的景色,似是陷入了回憶,緩聲道:“殿下有所不知,我父母家境尚可,家中本是營商,自是知曉其中利益糾葛、週轉關鍵。可後來家道中落,我降世之時,又逢戰亂,輾轉流離,又逢災荒疫病,親見百姓困苦、市面凋敝。後來親眼看著父母家人,一一辭世,我自此流落街頭,差點餓死,所幸8歲那年遇見了師父。”
朱鏡靜聽得入神,不自覺地湊近了些,雙手托腮,追問道:“那後來呢,先生後來又經歷了什麼,才把這些想法打磨得這般周全呀?”
季如風收回目光,看著近在咫尺、滿是好奇的嬌俏臉龐,心下泛起一絲暖意,繼續說道:“再後來,我隨師父在山中修煉,偶爾才得機會下山一次,直到今年師兄離世,師父這才讓我下山歷練,以磨練心性。”
馬車轆轆前行,車身微微顛簸,朱鏡靜消化著這番話,片刻後又眼睛一亮,拍手道:“先生如此厲害,那到了鳳陽,這農耕新法試點推行,定是能順順當當咯!聞鳳陽可是龍興之地,可如今有些積弊,土地貧瘠處莊稼歉收,市集也不夠熱鬧,百姓日子過得緊巴巴嘞。”
季如風神色凝重了些許,微微點頭:“正因鳳陽有這般狀況,皇上才允了在此試點,若新政能在這棘手之地顯出成效,往後便能在全國鋪開。只是萬事開頭難,既得防著淮西勳貴暗中作梗,又得讓百姓真心接納新規,還得拿捏好與那些豪紳富戶相處分寸,著實不易吶。”
朱鏡靜坐直了身子,挺了挺胸膛,一臉堅定道:“先生莫怕,我如今既是臨安公主,身負皇家榮光,必要助先生一臂之力,那些個想搗亂的,我定叫父皇狠狠懲治,百姓那兒,我也能去說道說道,讓他們知曉新政好處。”
季如風看著她那副認真模樣,笑意從眼底漫至嘴角,打趣道:“有公主殿下這尊‘護法神’在,想來這新政之路,便是荊棘滿布,也能闢出坦途咯。待咱們到了鳳陽,先細細勘察一番,尋出癥結所在,再對症下藥,一步一步,穩紮穩打。”
朱鏡靜重重點頭,那股子熱忱勁兒彷彿要從車廂裡溢位去,滿心期待著鳳陽之行後的種種變革,而馬車,依舊向著那承載著希望與挑戰的鳳陽之地,不疾不徐地奔去。
這是季如風第二次來到鳳陽,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詔以臨濠為中都,“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