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潿洲島,枉來北海遊。

這一年,北海的潿洲島得到了大力開發,據說按國家AAAAA標準打造。

素有“蓬萊仙島、孤懸海外”美名的潿洲島,距離北海銀灘36海里(約66公里)的海面上,面積24.7平方公里,全國地質最年輕的火山島,主要由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質岩石組成,漫長歲月裡海浪的侵蝕,海蝕地貌發育飽滿,型別較為齊全,海蝕洞、海蝕岸、海蝕平臺眾多。

我和小楊拿著提前買好的船票登上北部灣一號遊輪,泛波而行,水天一色、碧空萬里、海水淼淼、波浪滔滔,眼前美景,美不勝收。

登上久違的潿洲島,南灣鱷魚山屬於潿洲島旅遊的核心部分,高處往下看,像一隻形神俱備的、巨大的鱷魚匍匐於海邊,蓄勢待發。

入口乘景區擺渡車前行一公里,吹著溫熱的海風、我們手牽著手、沿著隨山勢而建的階梯拾級而下。

左拐,沿著陡峭的懸崖壁上修建的石階繼續往下走,這是一處在鱷魚山上觀海景的絕佳位置,山、海、人、景俱全。舉目遠望,正對面是潿洲島南灣的海面,綠波盪漾、如鏡如洗;下面歡聲雷動、人聲鼎沸的地方就是火山口噴發遺址。

南灣火山口號稱世界地質遺蹟----鱷魚山火山口。

隨著地殼運動,在地下焚燒融化的岩漿,來回奔突,像流水一樣竄來竄去。某一天終於尋到一個出口,岩漿像箭一樣、奔湧而出,穿越海水,在噴發的過程中不斷被海水冷卻,沉積。逐漸在廣闊的海面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島嶼、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一座儲存完好、始建於1853年(晚清),用海底珊瑚沉積岩、歷時10年建造的,明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特色的哥特式天主教堂。法佔時期,為了加強對島民的統治,巴黎傳教會在島上主導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教堂,利用當地的火山岩,和海底珊瑚沉積石,加上沙漿石灰,竹木建造,據說沒有使用任何鋼筋和水泥。現在成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情侶拍婚紗攝影的聖地。

順著如水人潮,走過月亮灣、這是一處比較平緩的海灘,火山噴發冷卻後形成各種各樣的造型,再次沿臺階上山,綠樹叢間,遠遠地看到一尊巨大的坐像----湯顯祖,那裡是湯翁臺。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明代最負盛名的戲曲家----湯顯祖,也就是四大古典戲曲之一的《牡丹亭》的作者,塑像依山而倚、面朝南灣、遠眺深海、手持書卷、端莊而坐的湯公雕像,寫下

“交池懸寶藏,長夜發珠光。

閃閃星河白,盈盈煙霧黃”

為潿洲島留下濃墨重彩的文化遺產。

四大古典戲曲: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長生殿》。

在火山公園就玩了三個多小時,大致上沿著設計好的路線,一步步走過上千步臺階,繞鱷魚山走了一圈。

夕陽將大海染成一片橙黃的顏色,風停浪靜,海面上波光粼粼、彷彿灑滿了碎銀,清風拂面,好像海浪低語,留下黃昏那靜靜地美麗,留下一種淡然寧靜的莊重。

海邊的夕陽和其他的夕陽是不一樣的,它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三三兩兩滿載歸港的漁船,如熱烈跳動的精靈、舞動生命的旋律,熱情澎湃、絢麗多彩,我拉著她的手,面對而立,凝視著她不施粉黛、皓齒明眸,我指著落日說這是晚霞對大海最浪漫的告白。

攝影師不失時機地按動了快門,抓拍下一張永恆的、以大海落日為背景的藝術剪影。

她說我們並沒有要求拍照。

我看了那張照片的底片,毫不猶豫的掏出50塊錢遞給攝影師。

距離潿洲島東南方向約9海里(16公里)的海面,還有一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