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麥小寧的身世(第1/3頁)
章節報錯
今天是星期天,一凡沒什麼事就喜歡拿起老道長留下的那些發黃的書來看。
那時年齡小,不知老道長教的那些東西到底有什麼用,自從來到中山後經過了那麼多事,才悟出老道長教的東西的用處。
書中內容枯燥乏味,深奧,如果自己不是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換作一般的人,對書中的內容,相信都難以看懂。
在道觀裡時自己還小,雖然老道長對自己愛護有加,但老道長對自己卻是相當嚴格,在老道長講道時,自己稍有分心,不好好學的時候,輕則罰打坐,重則關進小黑屋,年齡小,小黑屋陰冷潮溼,站在裡面,心裡很害怕,現在才明白老道長的好。
上午九點多,麥小寧走進了生產部的辦公室。
一凡問她有什麼事,她說,來到中山這麼久了,還沒去過逸仙湖公園玩,趁週末休息,一起去那裡玩。
麥小寧今天穿得很漂亮,講實話,一凡還真的沒有仔細看過她,一來與她交往純粹是工作上的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沒有留意的時間。
今天的她穿著一套黑色的西裝,裡面是白色的襯衣,平時都是拘著的頭髮,現在是披肩發,蓬鬆而飄逸,黑黑的眼睛很有靈性,齒白紅唇,綽約多姿,儀態萬千,既有小少婦的羞澀,又有一種成熟女性的百媚千妖。
一凡騎上踏板摩托車,開出公司後,麥小寧才上車,走出路口才抱緊一凡,兩人朝逸仙湖而去。
逸仙湖公園,一凡也是第一次來,那次與梁麗雅提議過來這裡玩,她說是自己家門口,沒什麼好玩的。
逸仙湖,一凡沒事的時候查過這方面的資料,她是一個人工湖,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反右傾政治運動中,縣鎮幹部晚上搞運動,白天勞動人工挖成的。
據說,上級向員峰徵地300畝,幹部分段按施工員指導挖泥三、四米深,由於底層蠔殼多,割傷手腳速度慢,石岐廠企職工和縣屬駐岐單位人員也有分派任務。
經過奮戰,終於挖了160畝湖,基面種了樹,也建了一些連湖小橋和小亭,名稱叫做人工湖,後來人工湖隸屬園林管理處。
1988年,為了紀念偉人孫中山,人工湖改稱逸仙湖公園,增加了景點,完善了設施,始有生機,每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
逸仙湖公園風景優美,園林與湖景相襯一起,吸引市區居民和來中山打工的人,許多來中山遊玩的人必到此公園。
一凡將摩托車停好,牽著麥小寧的手進了公園。
公園不賣門票,但在園內遊的專案卻要收另外的費用,像腳踩玻鋼小船,電影院,特別小吃這些,最有特色的是有幾家專門照相的,照一張相片兩元錢,加洗的要另外付錢,照好的相要第二天才能取到。
一凡買了兩張腳踩玻鋼小船的票,和麥小寧一起上了船。
麥小寧也可能第一次划船,整艘船東躥西逃地找不著方向,慢慢地適應之後,船才聽從自己指揮,兩人按預定的地方劃去。
麥小寧說她家是廣西梧州的,屬於客家人,她在家喜歡去撐排,老家山清水秀,風光宜人,也很多人來她家鄉遊玩。
一凡知道電影《劉三姐》講述的是廣西的故事,問她會不會唱電影裡的歌,她說會,一凡要她唱一首,她說不好意思唱,一凡鼓勵她唱,她清了清嗓子,唱起了那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唱山歌來,這邊唱來那邊和,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險灘彎又多嘍,彎又多……”
歌聲高亢、嘹亮,很有穿透力,唱到最後,一凡也跟著唱了起來。
下了船,兩人沿著公園的小徑散步,園內在各湖段有拱橋相連,有幾個小亭子可供遊玩的人休息。
一凡問她,為什麼來中山打工,她沉思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