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來。”

一凡跟著她進了她的臥室,一凡叫她褪去褲子。

她站在床前,將褲子全部褪下後躺在了床上,一凡兩手抻開她的腿,只見下身覆蓋著一層淡黃色膿性分泌物,還出現紅腫、左側小yincun全部潰爛。

一凡叫她穿好衣服,自己走出了客廳,仔細回憶師傅留給自己的那本《道醫要略》中關於此類病的敘述,腦中浮現中“狐惑”兩字。

待她從房間出來後,一凡告訴她:“劉姐,你這病醫院都誤診了,你這種不是口腔潰瘍及黴菌感染,是一種叫狐惑的病。”

她吃驚地說:“狐惑?是狐狸的狐嗎?”

一凡說:“是的,你這就是狐惑病,難怪醫治不好,反而越來越嚴重。”

“這病能治嗎?”她問。

一凡說:“能治,但有點繁瑣,明天中午我弄好藥再來,我還會帶一個女的過來,方便施藥。”

一凡說後,站起來準備離去。

劉姐說:“你請留步。”然後走進臥室拿出一沓錢遞給一凡說“這兩千塊錢你拿去先弄藥,明天中午我在家等你們。”

狐惑,中醫病名。是因肝腎陰虛,溼熱毒結,或脾腎陽虛所致。以口咽、陰部蝕爛,目赤如鳩眼,小腿結節紅斑等為主要表現的面板疾病。

除眼、口、陰部三聯症狀外,尚可侵犯多系統、多器官各組織,如面板、關節神經系統、靜動脈等,具有慢性、進行性、複發性的特點。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年齡以青壯年為多,男女均患。

中醫認為狐惑病的病因不外乎溼熱毒邪,陰虛內熱。

《醫宗金鑑》卷三十七:“狐惑,牙疳,下疳等瘡之古名也。近時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蝕爛肛陰;牙疳即惑也,蝕咽腐齦,脫牙穿腮破唇。”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驀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蝕於上部,則聲啞。甘草瀉心湯主之,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蝕於肛者,雄黃燻之。”

第二天上班後,一凡把昨晚去劉姐家巡診的情況詳細地跟周清華說了個遍。

周清華說,誤診?那醫院不是誤人性命?

一凡說,現在的醫生根本就不會看病,只知道根據機器的顯像來開藥,又不懂中醫,病人終究會被醫院治死。

周清華若有所思地說,是呀,醫院全盤西化,只顧賺錢,小病當大病治,不要說病不起,現在連死都死不起了。

在中轉倉庫見到梁麗雅,一凡對她說,中午吃飯快點,跟我出外辦事。

梁麗雅一聽一凡叫她一起出去,興奮地說:“遵命!”

楊珊在旁邊聽到後,不知兩人對的什麼暗語。拉著梁麗雅的胳膊說:“麗雅姐,什麼時候成地下工作者了?”

梁麗雅說:“沒有呀!”

午飯,兩人打好飯,同坐在一張桌,狼吞虎嚥地,三下五除二的幹完了。

一凡騎上摩托車帶著梁麗雅先去藥店買好藥,藥買了一大包。

龍膽草15克,梔子、黃芩各12克,黃連10克,石膏30克,柴胡12克,防風10克,車前子、澤瀉各10克,生地黃15克,藿香12克,金銀花18克,甘草6克,玄參15克,天花粉20克,六一散30克,薏苡仁、士茯苓各20克,各五服,煎藥內服。

金銀花15克、甘草5克,各五服。煎藥漱口。

雄黃、苦參、茵陳各20克,五服,煮沸,用於燻洗陰部及肛門。

兩人取到藥,馬不停蹄地趕往劉姐家。

趕到劉姐家,一凡要劉姐先去煎藥,她找到砂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