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有心討回。
今,高幹自幷州出擊,襲擾河東。
關中衛覬已調集兵馬,抵禦高幹……衛覬之前,還向我借兵!言共同禦敵……我藉口河湟羌胡有變,不敢抽調兵馬,推諉過去。現在馬騰也要我出兵,我著實有些猶豫。
馬騰勝了,他是關中王,我還是金城太守。
馬騰若是輸了,則家破人亡,而我也要面臨曹公報復。可如果我不答應,勢必要與馬騰反目,到時候金城少不得又要面臨刀柄之禍,實非我所願見到的結果。”
韓遂對閻行,倒是沒有半點隱瞞。
馬騰在信中寫的明白,若佔居關中,願與他平分涼州。
聽說去好大的一個誘惑!
可實際上,什麼叫做平分涼州。如今的形式,和平分涼州又有何區別?他坐擁金城,背後有河湟胡騎為臂助,坐穩了一方諸侯之名。韋康見他,也很恭敬,涼州各郡,他出入自由。平分涼州?究竟怎麼個分法?了不起把隴西交給他而已。
可問題是,韓遂對隴西的興趣,還真不算太大……
閻行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認認真真,把書信看罷。
而後,他冷笑一聲,抬手三把兩把,就把那書信撕得粉碎。
“馬壽成打得好主意。”
“彥明這是何意?”
“丈人,馬家父子分明是對您不懷好意啊。”
“此話怎講?”
“他讓咱們攻打隴西,他自武威出兵,奪取河西后,渡河而擊安定和北地兩郡。
可您想過沒有,您若是攻打隴西,就必須在早期承受三郡之聯手夾擊。隴西乃涼州治所,屯紮駐兵。西部校尉王猛,戎丘都尉王買父子,皆虎狼之將,有萬夫不擋之勇。我曾見過那王買,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況乎那臨洮令石韜,頗有能耐。在臨洮雖只一載,卻令百姓信服;武山氐何等囂張,被他兵不刃血收服。此人有遠謀,加上王猛王買父子,絕不可能一舉攻破。而安定張既,漢陽楊義山,非無能之輩。若連三郡之力,只怕不等馬騰出兵,金城已然危矣。”
閻行所說的楊義山,就是涼州別駕,參軍事,北地郡太守楊阜。
這楊阜本事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建安四年,以涼州從事的身份,做涼州刺史韋端的使者出使許都,被任命為安定長史。楊阜回涼州後,關中諸軍問袁紹曹操誰可獲勝,楊阜回答:袁紹寬厚而不果斷,好謀略而缺乏決策。不果斷就沒有威嚴,缺乏決策,就會誤事。雖然現在強大,卻不可能成就大業。
而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斷應變毫不猶豫。法令統一,而軍隊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規之人,所任用的人,也都能各盡其力,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可以追隨。
也正是因為他這番話,最終使得涼州諸將沒有行動。
不過,楊阜也很傲氣,不願意擔當一個副職,於是便辭去了安定長史的職務。
建安八年,張既出任安定太守後,想要徵辟楊阜。但涼州刺史韋端卻任命他為涼州別駕,參軍事,令張既感到可惜。於是張既又透過鍾繇向曹操舉薦楊阜,幸好曹操對楊阜有印象,就對鍾繇說:“既然義山不願為長史,那就做太守吧。”
於是,楊阜在建安八年冬,受漢陽郡太守。
同時韋端又不願意放棄此人,便讓他繼續兼任涼州別駕參軍事……
閻行點出張既楊阜兩個人,在關中頗有名望。韓遂一聽到這兩個名字,不由得眉頭緊蹙。楊阜和張既,一個謀略過人,一個能治理地方,都是關中的名士,與關中世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兩個人,再加上隴西……韓遂也有些頭疼。
“丈人,就算丈人可請來河湟精兵,就算最後能大獲全勝,只怕也會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