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4頁)
章節報錯
曹朋詫異的看了賈逵一眼,輕輕點頭。
“梁道所言極是,就這麼辦。”
他沉吟一下,又問道:“若我不治廉縣,梁道以為,我需要在這裡留多少兵馬?”
賈逵想了想,輕聲道:“梁道覺得,不需要太多兵馬。
中郎將大可效仿在海西的兵屯模式,兵農合一,兵牧合一。閒時為農,戰時從軍。中郎將不但可以獲得大量兵源,還能夠加強對河西的控制。廉縣若縮小一半規模,倒不如變為軍鎮。中郎將擇一地治河西,而後在河西各緊要之地設立軍鎮,如此一來,羌胡的活動範圍必然可慢慢縮小,最終為中郎將完全掌控手中。”
曹朋驀地一驚。
他覺得賈逵所說的這種方式,似乎和他在海西推行兵屯的形式大不一樣。
兵農合一,兵牧合一……倒好像是借鑑了胡人的募兵方式。不過,讓曹朋驚的,並不是賈逵所說的這種方式,而是因為這種方式,隱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好像在後世,的確有這麼一種兵制存在,並持續了很長時間。
叫什麼來著?
對了,府兵制!
賈逵所說的這種軍鎮兵農合一,豈不就是府兵制的雛形?
細想起來,曹操如今推行的兵屯政策,和府兵制頗為相似。所以如果曹朋真的在河西推行府兵制,也不會觸犯了曹操的忌諱。畢竟,擅自修改兵制,那是殺頭的大罪。曹朋感覺著,以河西目前的情況,倒也適合把府兵制逐步推廣起來。
當然了,這還需要更加詳細的斟酌和籌謀。
曹朋也記不太清楚府兵制的具體內容,只是隱隱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所以,真要是想推廣府兵制的話,倒也不急於一時。當務之急,還是要先站穩腳跟。
“梁道所言倒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不過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去執行,梁道可以先完善這個構想,待時機成熟時推廣。以目前而言,我還是會在廉縣留下一校兵馬,先把廉縣軍鎮營造起來……梁道也曾為政一方,想必對政務也極為清楚,就由你協助嚴法,你可願意?”
賈逵聞聽曹朋認可了他的主意,心中頓時興奮起來。
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才能,但由於家境不好,背後又沒什麼靠山,故而在絳邑為政多年,卻遲遲不得重視。建安七年,他又丟失了絳邑,使得賈逵心中感到無比悲苦。他希望能有人賞識,但卻找不到門路。鄧範雖然對他極為尊重,卻背景仍略顯不足。所以,當賈逵聽說曹朋出任北中郎將,而鄧範要前往河西的時候,也是主動隨行。開疆擴土,是所有大漢男兒夢寐以求的功績;而最讓賈逵心動的,還是曹朋的名聲和背景。若得曹朋看重,賈逵也就算有了出頭之日。
君不見,昔年追隨曹朋的人,最差如今也是一個都尉。
更不要說甘寧這等人物,已獨領一軍,漸漸成為軍中的悍將。
甘寧有真才實學不假,但如果他沒有跟隨曹朋的兩載光陰,恐怕也難得曹操重視。
曹朋說的很有道理,他現在所要做的,是站穩腳跟。
在河西推廣屯田,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裡沒有盤根錯節的豪族,而是羌胡肆虐之地。許多地方,都屬於無主田地,早已經荒蕪。只要能站住腳跟,才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對付那些羌胡,即簡單又複雜……胡人無信義,單純的懷柔不可取;胡人性剽悍,一味的打壓,也不是辦法。軟的一手要有,硬的一手也不可或缺。總之,這剛柔之間的平衡點,並不好掌握,需要仔細的揣摩。
賈逵所要做的,就是先在曹朋心裡留下印記。
他也知道,曹朋的大隊人馬還沒有過來……
一俟曹朋那些親隨親信到達河西,他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