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求月票!)

建安十三年初冬,曹操撤離荊州。

此次出兵,共耗時一年之久,調動兵馬三十餘萬,耗費錢糧無數。但總體而言,戰果不俗。荊襄七郡,曹操獨佔五郡,將劉備徹底趕出荊襄,與孫權分治。荊襄大部分地區,被曹操所掌控,特別是南郡、南陽、江夏三郡,為曹操掌控。這三郡,也是荊州人口最多,最為富庶三地。

撤離荊州時,為穩定荊州局勢,分化荊州力量,曹操在南陽郡和南郡分出章陵和襄陽兩郡。命曹真為章陵郡太守,任蒯正為襄陽郡太守,可謂皆大歡喜。

就曹操而言,鄧範潘璋接掌武陵,曹真鎮守章陵,非常成功的在荊州設下了兩枚棋子,為日後荊州進一步接受曹操統治,埋下了一個伏筆。

同時,夏侯淵為荊州牧,荊州將軍,統領水陸兩軍,都督荊州軍事,掌控了大局。

而在荊州士族看來,同樣碩果累累。

龐山民出任江夏郡太守,蒯正為襄陽居太守,王威出任南郡太守……

更不要說,零陵太守魏延,是荊州人。

水軍大都督甘寧,祖籍南陽。

與荊州人來說,如此安排,也算是達到了荊州事,荊人治的目標。其結果,自然令人振奮。緊跟著,曹操在離開荊州之後,又做出一個調整。

調涼州主簿,隴西郡丞,騎都尉龐林為荊州從事。

然後又任命原宛城令,橫海將軍呂常出任南陽郡太守之職,更得荊州士族歡心。

如此一來,荊襄九郡,七郡歸曹。

七郡之中,有五郡歸於荊州人所治,如何不令人歡欣鼓舞。

從戰略角度而言,曹操征伐荊州,未能一統江東。而且連荊州,也失去兩郡,並未達到早期的戰略目的。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他切斷了西川和江東的聯絡,是大江之龍,再也無法遙相呼應,同樣是成績斐然。

天下一統之局,似乎日益臨近。

在這種情況下,程昱等人,聯合朝中十八位重臣上表漢帝,為曹操請封王位。

漢帝失去了伏完,也沒有了劉光,再無臂助。

程昱等人,咄咄逼人。

接連三次上表,迫使得漢帝,不得不同意下來。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曹操抵達許都。

漢帝立刻命內侍傳詔,進曹操王爵,加封魏王,並賜予九錫。曹操自然上表請辭,言自己身無寸功,恐難承受天恩。這就是一個姿態,也是一個禮法。

曹操請辭,看上去似乎非常謙遜,但程昱等人卻立刻明白,曹操真實意圖。

旋即,程昱等人再次上書,歷數曹操功績。

漢帝再次冊封,而曹操依然請辭,表示不敢接受。

於是,程昱等人第三次上表,懇請漢帝冊封。漢帝非常無奈,卻又不得不陪著曹操演完這出戏,於是第三次下詔。三請三讓,從禮法上而言,已經做足了文章。許都日報在此時又接連發表文章,將曹操豐功偉績無限制誇大,字裡行間表示,若曹操不肯接受,就是置江山不顧,非是忠臣。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曹操最終扭扭捏捏,接受冊封。

旋即,十二月中,曹操下令置王都於鄴城,正式登上了王位,號威望。

曹魏帝國,初顯崢嶸。

而漢室江山,更風雨飄搖……

+++++++++++++++++++++++++++++++++++++++++++++++

隨著曹操冊封魏王,江東孫權,西川劉璋,莫不為之震驚。

曹操,封王了!

不僅如此,曹操在封王之後,二發招賢榜,也就是第二次唯才是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