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的!真的!難以適應(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個朝代是個古代,但具體不知道哪個時期,應該屬於平行時空,身處大昊國。
昊國西邊有一圈小國,東南向有個大涼國略小些與大昊兩國鼎立。
西南一個琨國不算大,但不安分!
大昊與大涼簽訂了邊境條約,相互幫忙,牽制著周邊蠢蠢欲動的蠻夷們。
目前大昊皇家姓霍,花甲老皇帝主政,年號元定,皇子們年富力壯,皇帝垂垂老矣,偏偏還不放權。
大涼則是個七歲小皇帝,由攝政王、輔政大臣與太后主政。
琨國是年輕力強的琨王,與神秘大祭司執政。
再往西往北小國,以樓蘭、西胡、蒙古韃子為首,各方部落首領身強體壯,互相爭地盤和物資。
放牧村地處大昊的最西邊,身後西邊有一個天然的屏障--牛首嶺,蔓延幾百裡為國界。
據說多年前,村子裡祖上皆是牧民,後來連年征戰,流離失所牲畜都被搶了。
戰爭結束後,有一批牧民僥倖活下,來輾轉到此安頓下來,漸漸的就有了現在,沒有人放牧的--放牧村。
村裡除了廟是瓦房,就里正家有間瓦房和茅草屋混住,別的村民家裡都是清一色泥牆草廬。
村子最西南邊,有個空曠的大曬場,就是慶祝豐收點篝火的地方。
往東百來米是平安廟,裡面的菩薩皆露著泥身。
廟有兩進,前面是天王殿,往裡走過了院子,就看見正殿裡供著尊彌勒佛,兩邊是觀音和財神,院子兩邊,沿著院牆建著矮些的是禪房與灶房。
裡頭一個老住持,和兩個小和尚。
兩個小和尚皆是孤兒,索性也隨老和尚出了家。
老住持還常帶兩個小和尚出去化緣、雲遊。
沈槐剛來這邊的時候,他們便剛雲遊去了。
廟門外十幾米的地方,有棵枝繁葉茂得,看著快要成精的老槐樹。
大概是鄉親們怕它太寂寞,在旁邊遠遠的,稀稀朗朗還種了一棵梨樹、一顆棗樹、一顆柿子樹、並兩個桃樹。
都已經長成了大樹,每到果實成熟時,便是孩子們的天堂~
再南邊不遠處,有條小河。
據說,往西邊一直到牛首嶺,喚作小牛河,東邊不知從哪裡起始。
這邊雖然氣候比較幹,但是小牛河裡,倒是常年水流不斷,有時候遇到旱年了,沿河的村子,就靠這條小牛河過活。
說起這幾顆果樹,是沈槐剛到這兒最大的驚喜~
每年到收穫的時候,如果果實少,便孩子們分一分,遇到豐收年,村裡幾十戶人家,每家都可以分一點。
紅棗曬曬留著,柿子做柿餅。
柿子、梨子和桃子都可以切片做成果脯,過年的時候再拿出來甜一甜。
沈槐趕巧了,來了沒多久,也美美的吃上了,而且這一年豐收年,到過年還可以嚐到果脯。
沈槐不禁心中感慨:
還是這種沒有汙染的環境,種出來的果實美好呀!
廟的東側,貼著牆圍了個小院子,就是沈槐來的地方。
小院裡住著放牧村,唯一一個郎中。
姓高,目前不知叫什麼名字,大家皆喊他高郎中。
已快到天命之年,聽說年少時有過妻兒,一場疫病沒熬過來,郎中傷心欲絕,至今未娶。
沒了妻兒後,在縣裡跟著一個老郎中做學徒。
雖是半道出家,但是比別人更加知道努力。
學得了些許醫術,又很快能熟練辨別草藥,出師後,又給老師傅帶了帶別的徒弟,後來就自己做了郎中。
自己做郎中後,他就專門往偏僻的鄉村跑。
後來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