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包括高強度的資訊流接收訓練,以及神經與外部裝置的深度整合。”

“有沒有具體的方法可以推薦?”蘇牧追問。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有兩種,”教授回答,“其一,是透過虛擬世界中的高密度任務模擬訓練,逐步提升大腦的處理能力;其二,是利用特製的神經增強藥劑,但這種方法風險較高,可能引發不可預知的副作用。”

蘇牧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離開了教室。

下午,蘇牧決定去州學院市的一個高階虛擬娛樂中心嘗試“虛擬密集訓練”專案。

這是一個新開放的場所,專門為高階基因鎖個體設計的訓練平臺。

進入虛擬娛樂中心後,他被帶入了一個專屬的隔離艙。

艙內環境極其舒適,腦機介面裝置顯得異常精密。他戴上裝置,深吸一口氣,啟動了虛擬訓練系統。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複雜的模擬環境:他需要在短時間內解鎖複雜的戰場密碼,同時應對多方向的敵人攻勢。資料的流動、聲音的反饋、視覺的切換,所有資訊如潮水般湧入他的意識。

最初的幾分鐘,蘇牧還能遊刃有餘,但隨著任務複雜度的增加,他的神經逐漸感到吃力。

腦海中傳來的壓迫感讓他幾乎想要放棄,但他咬緊牙關,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調整呼吸節奏。

“再堅持……一會兒。”他低聲對自己說道。

終於,任務完成的提示音響起。

蘇牧從艙內脫離時,發現自己已經滿頭大汗,但同時,他也感到自己的神經似乎適應了這一強度。

:()破曉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