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程式設計的深入鑽研,林凡憑藉著自己在數學與自然科學方面積累的紮實基礎,以及對計算機世界獨特的感悟,在高考後毅然決然地報考了計算機專業。當他踏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彷彿開啟了一扇通往無限可能的全新大門。

大學校園裡綠樹成蔭,現代化的教學樓錯落有致地分佈其間,寬敞明亮的圖書館內藏書豐富,計算機實驗室裡配備著先進的裝置。林凡穿梭於各個課堂與學習場所,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他從計算機基礎理論開始,深入研究資料結構、演算法分析、作業系統等核心知識。每一堂課都像是在為他心中那座關於電腦科學的大廈添磚加瓦,使他對這個領域的理解愈發系統且全面。

在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中,林凡接觸到了更為複雜和龐大的專案實踐。他與同學們組隊參與軟體開發競賽,也正是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性格開朗的蘇然。蘇然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一頭利落的短髮,眼睛總是閃爍著靈動的光芒,臉上常常掛著燦爛的笑容,彷彿世間沒有什麼能困擾住他。

林凡與蘇然在一次團隊討論中逐漸熟悉起來。之後,他們常常一起探討各種問題。林凡會跟蘇然傾訴他對於生命,對於世界本質的困惑和思考。比如在構建一個模擬生態系統的軟體模型時,林凡皺著眉頭對蘇然說:“你看,我們設定了這些規則後,虛擬生物就能按照一定模式生存繁衍,但在現實世界裡,生命的規則似乎更加複雜神秘,到底是什麼在背後主導著這一切呢?”蘇然則會拍著他的肩膀,笑著回應:“管它呢,說不定這世界就是一場奇妙的冒險,我們享受過程就好啦。”

他們共同開發的一個專案是設計一款智慧健康管理系統,林凡負責其中核心演算法的設計與最佳化,蘇然則在使用者互動介面設計方面發揮著他的創意。林凡日夜奮戰在程式碼的世界裡,反覆除錯、測試,力求讓系統能夠精準地分析使用者的健康資料並提供個性化的建議。而蘇然總是能在林凡陷入沉思和糾結時,用他樂觀的態度感染林凡,讓他不要過於鑽牛角尖。

與此同時,林凡對生命、世界和系統的思考也在大學的學習與生活經歷中進一步深化。他參加了學校的科技哲學研討社團,在社團活動中,與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們探討諸如“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生命在數字化時代的新定義”等深刻話題,蘇然也常常陪著他一起參與,雖然蘇然不像林凡那樣深入地糾結於這些問題的本質,但他總能提出一些新穎的視角和有趣的想法,讓林凡在思考中獲得新的啟發。

有一次,在學習人工智慧課程時,教授展示了一個能夠模擬人類繪畫風格的智慧程式。看著螢幕上由程式生成的一幅幅精美畫作,林凡陷入了沉思,他對蘇然說:“人類的創造力與人工智慧的‘創造力’之間的本質區別到底在哪呢?這技術的發展又會將我們帶向何方?”蘇然哈哈一笑,說道:“不管它會怎樣,肯定會很有趣,說不定以後我們能和人工智慧一起創造出更奇妙的東西呢。”

在大學的課餘時間,林凡依然保持著對自然世界的敏銳觀察。他會在校園的花園裡觀察蜜蜂採蜜的過程,思考它們群體之間高效的資訊傳遞與協作機制,試圖從中找到可以借鑑到計算機分散式系統設計中的靈感。而蘇然有時會跟著他一起,一邊看一邊打趣說:“這些小蜜蜂可比我們自在多了,它們只需要忙著採蜜就好,哪像我們要思考這麼多複雜的東西。”

林凡在大學的生活忙碌而充實,他在不斷提升自己計算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在內心深處構建著一個屬於自己的關於生命、世界和系統的宏大認知體系,而這個體系還在隨著他的學習與思考不斷地擴充套件與深化,蘇然就像一束明亮的陽光,在他略顯憂鬱的探索之路上,給予他溫暖與別樣的啟發,等待著某個契機將其進一步昇華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