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章節報錯
勸阻伐吳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19]
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20]
章武三年(223年),趙雲被升任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爵為永昌亭侯,隨後又升遷為鎮東將軍。 [81]
北伐柱石
建興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21]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合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一說是減少俸祿 [22])。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23]
壽終正寢
趙雲雕塑(10張)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24-25]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 [26]
主要影響
播報編輯
政治
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前,因為和將士約定,不會干預城破之後將士爭取成都府庫裡的財物,導致經濟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幸虧在劉巴的建議下發行值百錢的銅板,並統一物價才解決。 [27]但就在此時,仍然有人向劉備建議將成都的房產、田產賞賜給諸將。趙雲引用霍去病故事對此事進行勸諫,他認為應該把房地產歸還給百姓,讓剛剛遭遇戰禍的益州百姓安居樂業,不但保障了農業發展,而且可以順利徵兵。該建議被劉備所採納。
軍事
領土貢獻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