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瞭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這人就是劉表。”在眾人一片譁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曹操軍到易城(今河北雄縣西北十五里古賢村),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千里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定了一些撤軍假象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爆發了白狼山之戰。此役,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14-16]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17]

君臣相知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格治軍的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18] [19]

後來,曹操南征荊州,回師後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49]

景元三年(262年),軍師祭酒郭嘉從祀魏太祖曹操廟庭。 [47-48]

人物評價

編輯 播報

郭嘉畫像

陳壽: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20]

曹操:1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2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