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傳,八(第1/2頁)
章節報錯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 [142]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而張飛又被部下所害。孫權派遣使者前來請和 [37] ,劉備大怒不許。吳將陸遜、李異、劉阿等屯兵巫縣 [37] 、秭歸 [37] ,被蜀將吳班擊破。劉備軍佔據秭歸,與此同時武陵五溪蠻夷也派遣使者請劉備出兵 [37] 。 [37]
章武二年(222年)正月,劉備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率領水軍屯紮在夷陵,沿著江東西岸安營紮寨 [40] 。二月,劉備率領諸將進攻吳軍 [40] ,黃權勸阻,劉備不聽 [233] 。以黃權為鎮北將軍,統領江北軍,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 [40] 。劉備自秭歸率領諸將進軍,翻山越嶺,於夷道猇亭駐營,又從佷山翻越到武陵,同時派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於是他們都紛紛率軍響應 [40] 。閏六月 [138] ,被吳將陸遜在猇亭打敗 [40] ,將軍馮習、張南、傅肜 [38] 、程畿 [39] 等戰死。黃權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無法返回蜀地,只好率領部下投降曹魏 [234] 。劉備自猇亭回到秭歸,收離散兵,丟棄船舫,改由步行返回魚復,改魚復為永安 [40] 。吳國派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劉備的軍隊,屯駐於南山 [40] 。八月 [40] ,劉備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 [235] 。”十月 [40] ,劉備詔令丞相諸葛亮在成都南北郊紮營 [40] 。孫權聽聞劉備駐紮白帝,十分害怕 [40] ,派遣使者請和,劉備同意,於是派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40] 。 [40] 十一月,劉備患病 [227] 。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得知劉備患病,舉兵拒守。次年(223年)三月 [186] ,黃元進兵攻臨邛縣,兵敗被擒殺。 [186]
病逝白帝
章武三年(223年)二月,丞相諸葛亮自成都到永安 [41] 。三月,劉備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受詔。同時,劉備囑咐太子劉禪事諸葛亮如父,並告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89] [106] 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於永安宮,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 [132] ,廟號烈祖 [1] ,葬於惠陵。
劉備在四川建立了蜀漢政權。當時四川的交通比較落後,山路居多。劉備和丞相諸葛亮在開闢四川郵驛事業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 [97] ,為了對付北方的曹魏,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為打通軍輸要道,在漢中與關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漢還在漢中設定了重要軍事關隘白水關。白水關周圍的山上佈滿了烽火樓。從白水關到國都成都400裡間設定了一系列的亭障館舍,以保障郵驛的正常執行。在與東吳交界的荊州地區,大將關羽也在沿江設立了軍用通訊的“斥堠”,烽火臺從後方一直通達襄樊前線。
蜀漢與北方的魏和東邊的吳之間,皆有通訊往來。史書記載:名士許靖在蜀漢任太傅後,和他過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都不斷有書信往來,“申陳舊好”。《三國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寫給許靖的信,稱“前夏有書而未達,今重有書,而並致前問”。魏國其他大臣和蜀漢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訊。魏國官至尚書僕射的陳群,就曾有書信給諸葛亮,打聽蜀漢尚書劉巴的訊息。蜀漢與吳國的友好書信往來更多,陳震在出使吳國的時候就曾與吳國關將說道此事。 [42] 而諸葛亮與兄諸葛瑾、大將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