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鍊鋼造槍(第2/2頁)
章節報錯
土,鋸末按照3比3比4的比例混合,攪拌均勻以後使用一個鐵匠臨時打造的工具開始製作蜂窩煤。
就好像後世私人制作蜂窩煤的工具,製作出來的蜂窩煤六寸直徑,三寸高,按照五排排列著十四個小洞,就這樣在木板上開始排列。
很快就把準備的一千五百斤原料全部用光,總共成品三百多塊。
張世興走到製作好的蜂窩煤前,用手試了試,回頭:“元兒,你這方法好,這東西幹了以後就能直接燒,不怕氣流不暢熄火。
可以把這個賣到城裡,應當可以賣不少銀子。”
現在也有煤餅,就是不好在小爐子裡面燒,不太好普及普通家庭。
張世興從張文傑手中拿著全套技術,準備大規模製作。
“爹,這個東西最好模仿,你可以讓外公的關係去把這個技術賣到各地大戶手中,賺一波快錢。”張文傑給正準備走的張世興說。
“知道了,你想要的學校已經在建了,就在莊子南邊山腳下,總共三畝地,需要四五個月才能建好。”張世興走前把張文傑要求的學校建設進度說清楚。
張世興走後的第二天,張文傑帶著李雲走進烘乾房感受。
“張少爺,這裡面還行,不過熱氣分佈不太均勻。”李雲還是仔細感受,給出建議。
張文傑想了想:“這好辦,在出入口加上幾塊擋板。”
就這樣反覆測試,普通陰乾和烘乾一起使用,每天都會燒一爐小的石墨坩堝測試,直到第八天,一個壁厚一寸半的六寸直徑的小坩堝燒製成功。
所有工匠都高聲歡呼起來,每天磨各種粉末,加水和泥燒爐,每天五六種坩堝,也讓李雲基本掌握了材料效能。
“李大叔,今天就要製作正常的大缸了。”張文傑在旁邊提醒道。
李雲也適應了張文傑的跟隨,畢竟的金主家的大少爺,回:“嗯,可以了,今天就把坯子做出來,陰乾幾天就能開始了。”
張文傑也很開心,天天和飛灰打交道,就算帶著幾層棉布,也感覺鼻腔裡面不是很舒服,現場更是每天噴灑水霧,減少灰塵,今天終於結束了。
張文傑:“還是把兩個坯子放到烘乾爐,測試一下。”
李雲點頭同意,這乾燥爐是張文傑製作的,首先使用煤粉混合粘土製成蜂窩煤,再製作了幾個爐子,然後用爐子加熱一個巨大的木板房,控制蜂窩煤的燃燒速度,就能創造一個較為恆定的環境加速陰乾泥坯。
經過三天測試,本來需要五天陰乾的坯子,現在兩天就能達到條件,快速烘乾的坯子燒製了兩爐,表現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