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隊伍,一起離開。

來時五十幾人,走的時候多了一百護田隊,他們有了勘查經驗,可以在其他地方帶著當地人員一起,加快進度。

一天行程,晚上抵達三元壩,他們直接住進鐵廠裡。

十月二十七清晨,張文傑早早醒來,在院子裡做八段錦鍛鍊身體,順便再扎扎馬步。

將近半個時辰的鍛鍊結束,吃過早飯,開始在鐵廠裡實地檢查。

入目所見,鐵廠已經大不一樣,近一年多建設,把兩座鐵廠合成一座,拆了一座高爐,另外一座高爐日出鐵三千斤,外面連線到一個石墨坩堝,進行攪拌吹氧造渣冶煉,日產精鋼兩千八百斤。

但是鐵礦石開採是限制性環節,這裡有兩百多礦工,每日採礦粉碎篩選精礦三四千斤,還要運輸到鐵廠。

每一千斤鐵礦石只能出鐵四百斤,也就是兩天才能開一次爐,月產量只有四萬兩千斤。

然後現場就只剩下一些鑄模區域,用來製作不同的模具。

簡練的鐵廠讓張文傑只能轉了一圈,就回去看賬本了。

目前鐵廠存有精鋼三十萬斤,只運出去了一萬多斤製作火槍。

最多的就是製作火槍的鋼棒,總共五萬根,每根三尺半,重三斤,整整齊齊的碼在倉庫裡。

還有鋼製軌道,超過一千兩百根,每根一丈長,重將近一百斤。

其他的就是各類小零件,重量不一,總共三萬多斤。

“倒是可以在礦區建一個鐵軌,中間跑馬拉車,直接送到鐵廠,就是不知鐵礦離的多遠?”張文傑心想。

想到就要去做,張文傑去找張世興詢問情況。

張世興想了想:“礦場離這裡有兩裡多,就是往南進入馬鞍山,再走一里山路。”

張文傑說出自己的想法:“那就設計一條軌道,用鋼軌鋪設進入礦區,中間用馬拉車廂,一車裝個幾千斤不成問題,省得耗費人力,也可以加大開採力度,直接用火藥炸。”

張世興聽到這話,也覺得正常,張文傑之前形容過後世縱橫八方的車軌,全部都是精鋼製成,火車日行三四千裡,更快的高鐵更是日行萬里,真的是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