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傑的話直擊要害,令趙言平一時無言以對,他當年學四書五經,考秀才舉人,不也是這樣,只是後來在官場醒悟,做了十幾年縣官就辭官回鄉在豐寧書院做個山長。

“元兒,你的話十分有道理,我回去以後就去把一些雜書譯出白話文,可造福天下。”趙言平覺得自己找到一條可以走的道路。

過去一月有餘,他總在思考,既然張文傑帶著這麼多知識來到他面前,他也想做些事情留名青史,而不是隻作為史書上掀翻清廷的新政權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角色,過了幾十上百年就消失在百姓面前,只有在一些人檢視歷史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號人。

但是趙言平年齡也四十多,他們造反成功基本上就是二十多年以後的事了,到時他已經垂垂老矣,要趁著現在還有精力,找到一個立言的機會,讓自己也有機會達成三不朽的成就。

張文傑驚訝的看著外公:“這可是好事呀!外公,你的功績可以留名青史了,未來只要有人看你譯出的書籍,都會知道您就是當時的開明人士,為華夏科學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是華夏傳統工藝科學轉向平民化,思想大發展的開端。”

張文傑的吹捧讓趙言平十分受用,他覺得確定了火槍的威力就要回去準備了,時不我待。

“走吧,去測試火槍,只要我親眼看到命中五十丈外的目標,我就支援你們,要不然還是好好發展家族,等到七八十年後自然有更好的機會。”趙言平說道,但他心中其實已經相信這火槍的威力。

三個人帶著火槍出去,讓劉峪他們繼續學習車床。

走到張家莊外,張虎已經帶著二十名家丁和兩架馬車在等待。

三個人分別登上馬車,張世興發令:“虎子,走,到山腳下就行,就去三坪。”

張虎回:“是,大哥。”

隨即大喊:“出發!”

一行人往南而去,準備到南邊三里外的山中測試火槍,那裡人煙稀少,正適合秘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