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席捲天下的根基(第2/2頁)
章節報錯
覺得似乎可以做點什麼,於是各地就出現零星的匪徒暗殺旗人,也有劫掠各地的盜匪。
而被乾隆掌控了五十多年的大清官場上幾乎全是皇帝的應聲蟲,也找不到一個可以力挽狂瀾的人物,遠在西安養兵的阿桂也就被抬到南陽指揮作戰,期望這位大清戰神可以做點什麼。
但是在這種臨近秦嶺巴山的城池作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強攻,只有拿下大城據點,才能渡河平定四方,要不然城中數萬大軍等到清軍分兵,就能打擊清軍後勤,使得後方清軍不戰而潰。
襄陽的地形決定了不可能完全封鎖,清廷大軍就只能攻城。
在樊城北邊城牆,早已經被清軍使用上千斤火藥掘進炸塌,崩毀的城牆廢墟已經有草長了出來,可以看出城牆已經早就倒下。
但是清軍就是攻不進去,數千名火槍隊躲在草棚內,不懼颳風下雨,清軍火炮也比不上白蓮教的,早就被擊毀。
阿桂不敢繼續攻擊,綠營兵早就在前線磨去對清廷的最後一點畏懼,只等一點火星就可能引爆。
他在營地被推著走的時候清晰的感知到,那些綠營看他們並不像是在看上級,主人,而是在找一個理由,突破內心最後一點界限的理由。
整個大清的西南就這樣丟著,沒有多餘的清軍可以再壓上去,大清失去了最後的掌控。
四川漢中全部丟失,復興軍靠著線膛槍把守關隘,完全可以以一當千,很多匪徒都被打痛,不敢侵襲。
大清陷入抉擇,而張文傑率領的復興會卻在應對幸福的煩惱,四川平原的廣袤土地和千萬人口,直接把復興會的底蘊增強十倍,卻也增加百倍難度,但只要度過,就是一片坦途。
不同於封建王朝治理地方,復興會優先掌控各地百姓,公審官吏地主,然後在各地開始組建學校,把大多數百姓的下一代把握住,接受新思想。
漢中府的老師派往各地,其中包括一千五百科舉體系的童生,他們被複興會磨平了稜角,願意接受新思想,會在四川各地進行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