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軍隊,其實早就腐朽了,只不過你們被他的餘威震懾,還有就是清廷把相關知識全部壟斷,不讓你們可以有機會聚集起一支真正可以造反的軍隊,要不然,早就有人成功了。”

張世興看著上面的戰報,感覺十分無語,儘管已經聽張文傑講了兩年多的課,結合以往清軍戰役,已經比較清晰的瞭解到清廷的腐朽,但過往事件對人的衝擊性還是不大。

現在切實的戰例擺在他眼前,還是自己派人探察到的真實情況,一下子就把清廷的那種浮在表面的泡影給戳破。

“只是這樣倉促組織起來的軍隊,竟然就能和清廷打的有來有回,真應了你那句話,世界上各個地區優秀的匹配機制,要菜一起菜,要強一起強。”張世興感嘆,更加堅定了造反的決心。

張文傑在一旁有些想笑,世界大區優秀的匹配機制,形容的就是他穿越的時候世界上的中東和俄烏,自己多強不取決於自己的上限,而取決於對手。

想家了……

半個月的時間,到乾隆四十七年的一月二十六,求知學堂露天版總算完成,影響世界的一所學校考試教學。

一月二十七,開課前,朱權在下面登記,既然有好學之心,未來一定有一定成就,需要記好名字,以便未來最後總共有四十三個學生,最小的十八歲,最大的三十二歲。

未時一刻,求知第一課開始,眾人坐好,張文傑走上講臺。

他作為主講老師,自小營養豐盛,又堅持鍛鍊,已經長到四尺半,比其他小孩高出一頭,配上儒雅的氣質,在下面的學生眼中,就是個小先生。

“你們都已經知道很多道理,就是還不知道這些道理為什麼是那樣?該如何串起來,還有其他的新知識要怎麼自學?

這就是我開這求知學堂的目的,既要教會你們知識道理,也要教你們在未來如何獲取知識。”張文傑開篇點題,講出他突然想到要開求知學堂的目的。

然後他就開始就世間所有的學問簡單分類講起,逐步拓展,從天文地理到數學物理化學,從原始社會的形成到中華的五千年曆史,再到世界現狀,提出許多問題,引得眾人聽的如痴如醉。

所有人的好奇心被極大滿足,就像是一塊乾燥的海綿遇到水,乾旱了十年的土地被一場暴雨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