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許多商會都要來漢中採購貨物。

洋縣,西鄉縣,略陽的鐵廠讓這裡出現了許多圍繞著鋼鐵製造的產業,四輪馬車,農具,鋼製零件,等等,甚至是蒸汽機。

而在視察完漢中府城後,張文傑又來到西鄉縣,既是要來看看此世的故鄉,起家之地,也是看看被西鄉縣縣令花費三年時間打通的西鄉縣至漁渡壩鐵路。

張文傑在乾隆五十五年就在復興會全佔漢中時搬到漢中府城辦公,如今的成都府府令劉定邦以二十八歲的年齡任西鄉縣縣令。

在劉定邦被調任成都之時,他囑咐繼任西鄉縣縣令蔣華:一定要把西鄉縣至四川的鐵路貫通,這樣西鄉縣就會有與四川這個天府之國貿易的機會。

未來要是可以打通北上至西安的鐵路,那麼這條與荔枝古道相似路線的鐵路就會成為關中平原連線川東的要道,比繞道川西更近,西鄉縣也可以因此獲利。

蔣華十分贊同,他利用復興會在西鄉縣經營最久的優勢,而且還修繕過荔枝古道,就找人勘探線路,幾個人花費半年多時間找到一條最優線路,然後組織西鄉縣三萬青壯在工部幾十人的指導下開鑿山路。

張文傑聽聞後也支援了一批物資。

他並不知道哪怕到後世這裡也沒有鐵路,可能是這裡本來就不重要,從西鄉縣穿過的鐵路只有漢中市到安康的鐵路順路穿過,看起來並不重要。

現在,在三萬人耗費三年時間,打通幾座大山,在山間開闢道路,終於打通這條鐵路,堰口鎮至漁渡壩總共一百八十里,使用積存在三元壩黎壩鐵廠的兩萬多鈞鋼軌鋪設。

穿山過程中屬於修一段就鋪一段鐵路,使用火車運輸修路材料,再把一些山石等運走。

還實驗了一種蒸汽機做動力的鑽探機械,把鐵軌鋪設到需要鑽隧道的山體跟前,前面裝上巨大鑽頭,然後向前推進,每過十丈就擴大鐵路隧道,然後繼續鑽,讓效率提高數倍。

五百匹馬力的蒸汽機放在一個特製的火車車廂上,上面還有軌道可以前後移動,可以使用自己的動力吊運鑽盤,火車頭可以把他拉進拉出。

這次實驗也能為以後修建鐵路提供經驗,是張文傑使用超過目前認知的知識幫助他們推進鑽山開隧道的進度,畢竟在中國西大地,未來修鐵路需要開的山可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