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下的仁人志士們的畢生願望,只是以前被儒家貼上一個忠君愛國的前提,其實哪有什麼忠君,只有愛國才是正確的,只是兩個放一起才能用愛國體現忠君的必要性。

汽車停在太和門前,張文傑回過神來,前面有臺階,車不能走,並且還有徐安帶著北部軍區的宣諭以及河北省的總督等人在此等待。

“會主,您到了。”

河北總督張季華與北部軍區司令徐安一起上前。

張文傑與幾人一一握手,說:“辛苦你們來一趟,不用這麼多人,張季華和徐安留下吧,還有你們幾個年輕人,走一起去看看這嘉慶皇帝,這可是咱們華夏最後一個皇帝了,你們未來可就只能給家裡講講故事了。”

張季華等人在一旁聽著張文傑的話,心中十分敬佩,就是眼前這個現在的復興會領導人把他們帶入從古至今都沒有實現卻不斷追求的可以實現天下大同的世界。

然後張文傑開始領頭往裡走,也看著周圍的環境,這是最原始的皇宮了,周邊站著復興軍警戒。

這裡周邊還是比較乾淨,張文傑也早就習慣了古代的各種建築,這裡在他的眼中已經十分不錯。

張季華在一旁介紹:“會主,這裡就是太和門,大朝會一般”

走過太和門,沒有太久的歷史侵襲印記,畢竟距離他上次參觀這裡足有兩百年的差距。

還算整齊但人工加工的也還是能看出一些參差不齊,但在現在人的眼中卻是十分壯觀。

“會主,這裡其實就是明清皇帝開大朝會的場所,前面就是太和門。”

“嗯,大冬天在這裡可不好捱,走吧。”

繼續向前,直接進入太和殿前,早已經有不少人在殿前等待,是一個班的復興軍看守著嘉慶皇帝與劉墉,這就是張文傑指定的要見的滿清的代表人物。

一身麻衣的嘉慶與劉墉就看見太和門走進幾個身穿唐裝的人,有兩個他們也見過,是那復興會的河北總督以及北部軍區的司令,現在也簇擁著中間的一箇中年人,面相看著並不算大,但是那一身氣度,明顯不是一個年輕人可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