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這個“因字結緣”的賢侄,每一次見面,都有新的驚喜!

懷素見二位前輩在此,估計也是來視察“秋收節”的準備工作,查漏補缺來的。

於是就彙報起工作來:“唐大人,周叔,‘秋收節’活動,我們準備了三大塊的活動。

第一,祭祀活動。當天,由刺史劉大人主持祭祀儀式,地點就在我們站的這個廣場。周叔你安排兩個熟悉祭祀流程的人做引導和安排,我叫懷雲過來協助和學習。

第二,開鐮活動。開鐮活動由唐大人主持並領頭開第一鐮,地點就在下方池塘搭的平臺上,靠近平臺的那一塊田,我已教人放幹了水,沒什麼泥巴,不會弄髒衣服。

第三,嚐鮮活動。這個活動由周叔主持,我已做好準備,唐大人新割的第一鐮稻穀,我馬上安排人加工,連同稻田裡的禾花魚,喝螺等。用最新鮮的食材,最原始的加工,用感恩的心,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恩施!”

懷素說完,看著周叔和唐大人。

周亦銘和唐大人笑而不答,心中都是同一個想法:孺子可教!

接下來,懷素又帶唐大人和周叔去到谷底,檢視水面上的架子扎的怎樣。

一路走下去,每一處臺階,都用的是青石條,既乾淨,又不打滑。木架子也扎的結實,唐大人甚至還在上面跳了幾下,落下時依然穩穩當當地。那顆懸著的心終於踏實下來。

懷素又指了指靠近平臺處最近的一塊稻田,這塊田已放幹水兩天了,現在可以站人而不下陷,這稻穀也好乾爽了,割下來就可以舂米了。

唐大人在稻田裡踩了幾下,開心的笑道:“大師狂中有細,思慮周全,這個‘秋收節’,劉大人交給你籌辦,也是‘慧眼識珠’啊!”。

周亦銘也大笑道:“吾有同感!”

唐大人笑著問周亦銘:“這些水稻都有一清新的香味,就是我跟懷素大師第一次在你家吃的神農絲苗吧?”

周亦銘答道:“是的,我還擔心,綠天庵這稻田種的神農絲苗不香呢。現在看來,其香味絲毫不遜於我在冉溪(今愚溪,五十多年後,柳宗元被貶永州,改名為愚溪,寫出了千古名篇《江雪》,成就了永州八景之一的"愚溪晀雪”)源頭種的神農絲苗啊!”

懷素道:“唐大人,要不,今天我們先試試這香米和禾花魚的味道?”

唐大人順水推舟:“客隨主便,大師看著安排便是!"

說完,跟周亦銘對視一眼,哈哈大笑……

:()醉僧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