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走了一炷香的時間,周亦銘就和懷素來到了龍興寺。慧峰法師連忙安排在禪房品茶談事。

寒喧一番後,切入正題,懷素呈上所抄之困惑,恭敬請教道:“懷素愚鈍,偶習佛經,多有困惑,現編輯成本,還請法師解惑,不勝感激!”

慧峰法師接過抄寫本,答道:“小友敏而好學,有疑就問,其心可嘉,日久,必有大成也!”

說完,就翻閱起來。不翻不知道,一翻嚇一跳,慧峰法師怎麼也沒想到懷素提的問題難度如此之深,如此之大。很多問題,自已幾十年修行才堪堪得知,有的問題,自已略知一二或二三,不敢以一斑而窺豹。可見,眼前這個少年非凡夫俗子啊!

慧峰法師靜了靜心,組織和醞釀了一下,便將自已幾十年修行積累之所知傾囊相授,遇有自身所知也不全面的,盡力將已知的方面詳加講述,加以指引或引導,以期拋磚引玉。懷素和周亦銘聽的津津有味,受益匪淺!

直到慧峰法師講完,懷素和周亦銘還沉浸其中,回神不過來。

良久,回神過來後,雙雙謝過慧峰法師傳道解惑之舉,對慧峰法師的敬意又平添了幾分!

慧峰法師回道:“說到對佛經經義的理解,高山寺的釋惠通法師的見解,還在我之上。”

停頓了一下,看向懷素道:“以後還有困惑之處,儘管前來龍興寺,老衲必不藏私!”

懷素連忙恭敬道:“懷素先行謝過大師,那以後我可就不客氣了。”

三人會心一笑,飲茶…

走出龍興寺,懷素陪周叔往回走,兩人一邊走一邊聊天,說些對經書的理解和練字的心得體會,不知不覺就到周府門口了。

懷素向周叔辭行,周亦銘欲留懷素留宿,懷素急於回去消化今天慧峰法師的所講內容,無意留宿,周亦銘也不勉強。

就此道別,臨行前,周亦銘道:“賢侄,這兩天我會派人給你送神農絲苗香稻的種子,並教你們浸種育秧將技術,你回去準備一下。”

懷素答道:“謝謝周叔,我回去就安排,回見。”

說完,轉身、揮手,瀟灑離去。

回到綠天庵,天快黑了,懷雲等人正準備吃晚飯,懷素正好趕上。

吃完飯,懷素對懷雲道:“你明天準備一下,過兩天周叔會派人送神農絲苗香稻的種子過來,並教我們怎麼種。你把孫老七也叫過來學習,他有經驗,隨便看下或學下就明白了。”

“好的,我明天就準備好,隨時來我們都可以學。”

看到懷雲胸有成竹的模樣,懷素就回房消化這一天的學習內容去了…

山泉邊,手捧木板的練字少年,一如既往的重複著昨天的點點滴滴。

累了,就痴痴的看著泉水邊的芭蕉葉,傻傻的笑,偶爾還喃喃自語,即像許願,又似談情。彷彿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讓他開心、快樂。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自從參悟了一些佛學的玄機和奧秘後,懷素感覺,身子都似乎更輕了,行走如風;心情也更愉悅了,如沐春風!當然,運筆也感覺更圓潤與自然了。

上午練字,下午讀經或抄經,日子過的平淡而又充實。

又過了兩天,周亦銘派人送來了香稻種子,也教了懷雲等人選種、浸種等育秧的技術和方法。

懷素做了甩手掌櫃,一應事務全盤交由懷雲安排,自己還是每日練字、讀經、抄經。

好在懷雲也沒讓懷素失望,田間、地頭、荒山,甚至於庵內的大小事務,懷雲帶著懷雨、懷雷、懷電做的有條不紊,沒讓懷素操一丁點的心。

待到秧苗在秧田轉綠之時,懷素已將九大佛學經典通讀並道抄了一篇,期間,又寫爛了兩板木板,看著還沒長成的芭蕉苗發出嫩綠的幼芽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