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周府,懷素隨周亦銘又來到書房飲茶聊天。

喝著香氣濃郁的野生茶,懷素和周亦銘叔侄倆聊起了茶。

周亦銘問懷素:“賢侄是怎麼想到要種茶的?不會是在我這喝到茶好才想起要種茶?”

“周叔,我進入綠天庵後就想種茶的了。以前我跟在伯祖父身邊,他就經常喝茶,他跟我講,好的茶,喝了能讓心靜下來,可以更好的參禪和領悟很多的人與事。還有,伯祖父喝茶後,寫的字和作品也更有靈性和韻味,這一點我能感覺出來。”

“而我,喝酒之後,寫起書法作品來才感覺更爽。上午在周叔你這喝了茶之後,也有一種感覺,那是區別於喝酒後創作的一種衝動。而是發乎情,藏於心的自然流露”

周亦銘道:“喝茶,其實與你們佛家的參禪,有著緊密的聯絡。茶與禪都追求清淨、淡泊、無我、無為的境界,茶道中的清淨無為與禪宗中的虛靜無我相通相融。”

懷素道:“經周叔你這麼一說,似乎確實如此,看來我的種茶之舉是正確的。”

“當然正確啦!寺院本就有做禪茶的傳統。是指寺院僧人種植、採製、飲用的茶。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周亦銘無比肯定道。

懷素聽後道:“原本我只打算種幾棵茶樹的,那我今年多種一點,周叔你多給我搞點茶樹苗。”

“那我給你準備一百棵茶樹苗吧,後天給你送去!”

“那就多謝周叔了。”

懷素說完,飲了一口茶接著道:“周叔,你剛剛說到禪與茶的關聯及境界,我想寫字了。”

周亦銘一聽大喜,忙準備好筆墨紙硯。懷素笑道:“周叔,今天我寫字不飲酒,飲茶。”

說完,將茶一飲而盡,拿起筆,一揮而就,寫下了“禪茶”兩個大字!

周亦銘觀之“禪茶”兩字,宛若兩座山峰,峰與峰隔空相望,山與山又首尾相連,遙相呼應,形神俱佳,實乃難得之佳作。

懷素寫完,似乎也心有所悟。彷彿就如飲茶品茗般,也似參禪覓宗樣,不僅可以滋養身體,還能潤澤心靈。有一種痛快淋漓,通體舒暢的爽!

至此,懷素茶也飲了,字也題了,看看天色,也該回綠天庵了。於是,向周亦銘提出告辭,周亦銘給懷素準備了一罐野生茶帶回去喝,並開玩笑道:“賢侄你給為叔的準備了“禪”和“茶”,而為叔給你的除了茶葉就是茶樹苗,看來為叔賺了。”

懷素笑道:“周叔不但給了愚侄茶葉和茶樹苗,還給了一顆‘禪心’,是愚侄賺了。”

兩人相視一眼,都哈哈大笑起來。看來,兩人都賺了!

周亦銘送懷素出周府大門,懷素就自東門出城,抄小道回綠天庵了。

第二天一早,懷素就安排懷雲和懷雨,在綠天庵周圍以及不適合種芭蕉的荒山上都挖上坑,明天準備種植一百棵茶樹。然後自己就帶上木板來到山泉邊,練起了字來。

今天就練兩字“禪”與“茶”。

練的是字,而悟的是茶心,是禪意,是聚萬物之靈氣,是吸天地之精華的心意合一。

禪意的放鬆,茶心的自然,已完美的融合,不是單一的禪,也不是單一的茶,而是形成了一種新的物質或者文化,叫做禪茶。

對,叫禪茶。明年綠天庵產的茶就叫禪茶,叫綠天庵禪茶!是一種喝了能參悟禪意、品味真我、迴歸自然的天賜之物。

既然是天賜之物,自然得是珍品,珍品的防偽標誌就是懷素大師親自書寫,貼於瓷瓶外的“禪茶”兩字。

天才少年,懷素大師,就在這樣一個練字的間隙,策劃了一款黃金單品-禪茶。

練字的時間,總是過的那麼快,不覺得就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