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重新落座後,張紘說道:“從主公剛才的話語中,我推測揚州諸郡,主公是打算先取九江吧?”張固點頭說道:“正是,先取江北,再取江東。況且九江的部署已畢,大軍七日之後便將開拔。”

張紘點頭贊同道:“主公如此謀劃,頗為妥當。九江郡人口眾多,有四十三萬餘,近九萬戶,其富庶程度不下於廣陵,且其實力並不強大,近來更有所削弱,確實需要儘快攻取。”

張固疑惑地問道:“子綱所言實力削弱,是何緣由?”張紘回答道:“主公不知嗎?曹操曾來揚州招兵,周家兩兄弟支援了曹操四千兵馬。隨後曹操便離開了揚州,返回兗州。”

張固聞言,說道:“這個我確實不知,曹操確實比我先一步離開洛陽,沒想到他還來過揚州。”張紘點頭繼續說道:“周昂出身於會稽周家,兄弟三人。其弟周喁也招募了兩千人,目前正在袁紹手下效力。估計他們兄弟二人是看在袁紹的面子上,才支援曹操人馬的。”

張固點頭,又問道:“子綱可知張昭其人?”張紘點頭回答道:“主公,在下知曉。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氏,並非廣陵人。我聽說他已經前往揚州了,但具體所在尚不清楚。”

……

三人交談甚久,直至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張紘答應,明日安排好府邸事宜後,便前來投效。

張固與臧洪告辭後出門,回去的路上,張固與臧洪閒聊起來。張固問道:“子源叔父,廣陵如今的稅收情況如何?”臧洪回答道:“主要有田賦、戶稅、鹽鐵稅和人頭稅等,還有其他如口賦、算賦、芻稿稅等稅種。”

張固點頭問道:“叔父,這些稅收能否支撐廣陵的開支?”

臧洪嘆息道:“主公,自景帝時期起,所謂的‘三十賦一’實則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田賦並不算沉重,僅為‘十賦一’,而真正的重負在於人口賦稅。若將各類繁雜的賦稅相加,幾乎達到了‘十抽三,四’的程度。”

張固點頭贊同,並詢問道:“叔父,若我們將人口賦稅、雜稅進行整理,同時將田賦調整至‘十賦二’,這樣的改動能否為廣陵的運轉造成影響?”

臧洪思考後回答:“主公,若如此調整,百姓的負擔確實會減輕,他們應該會非常樂意。然而,這樣的稅收水平能否支援您進行征戰,就難以預料了。這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和分析。”

臧洪進一步補充道:“畢竟,賦稅乃國家之根本,貿然改動可能會危及國家的穩定。”

張固聞言,繼續闡述自己的想法:“叔父,我們目前已有鹽場,我打算將鹽鐵經營改為官辦,所有收益均歸官府所有。嚴禁境內私人制造。”

“此外,天下即將陷入動盪,流民四處流竄。若我們降低賦稅,必能吸引流民遷徙至揚州。亂世之中,人口才是基石。為此,我打算設立典農校尉一職,同時推行軍屯與民屯兩種模式。”

他接著說道:“誠然,如你所說,這樣的改動可能會動搖領地的根本。但正所謂‘船小好掉頭’,現在嘗試改革總比將來地盤擴大後再改革要容易得多。你認為呢?”

臧洪點頭表示贊同,說道:“‘船小好掉頭’這話很有道理。不過,主公能否詳細解釋一下軍屯和民屯的具體內容?以便我能更好地理解您的想法。您總是有許多新穎的想法,我有時確實有些難以跟上。”

屯田制度的開始,可追溯至曹操麾下的棗祗與韓浩二人的倡議,而該制度的具體執行者則涵蓋了任峻及曹魏時期的名將鄧艾等人。

然而,早在西漢文帝時期,大臣晁錯便已提出“徙民實邊”之策,至漢武帝時,趙充國亦建議於邊防地區實施屯田,但彼時規模尚小,尚未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邊軍的糧草大都還是內部運輸過去。

此時,張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