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交易(下)(第2/3頁)
章節報錯
,皆不及袁紹。若僅以兵馬數量論英雄,那戰爭便失去了其複雜多變的魅力。”
張固聽後,亦是點頭贊同,笑道:“叔父所言極是,河北之地如今勢力錯綜複雜,袁紹、韓馥、公孫瓚、劉虞、公孫度、張揚、劉備以及黑山軍等勢力盤根錯節。討董之戰結束後,河北大地必將迎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然而,能最終統一河北之地的,非袁紹莫屬。我倒是希望公孫瓚能多撐幾年,為我軍多提供一些戰馬。”
郭嘉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玩味之色,笑道:“主公如此看好袁本初?嘉記得主公曾言,袁本初色厲內荏,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雄主也。”
張固聞言,哈哈大笑,聲音中充滿了自信與豪邁:“奉孝啊,我張固說出的話,豈會輕易忘記?不過,袁本初雖有不足,但也要看他面對的是何等對手。你說呢?”郭嘉聞言,亦是放聲大笑,點頭贊同道:“沒錯,確實如此。”
黃忠望著二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羨慕之情,感嘆道:“如此看來,某倒是挺羨慕子龍將軍了,能統領一支鐵騎,馳騁疆場,這實乃吾輩之夙願啊!”
張固聞言,目光看向黃忠,笑道:“叔父放心,騎兵日後我們絕不會缺。你若想組建一支騎兵,易如反掌。”
黃忠聞言,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道:“主公,某家可是記住了,主公可不能食言啊。”張固聞言,伸出右手,鄭重地說道:“叔父放心,擊掌為誓,我張固定不負所望。”
兩人剛擊掌完畢,便見從大營方向馳來一騎快馬。那騎士見到張固,立刻翻身下馬,恭敬地行禮。
張固定睛一看,來者竟是陳應,於是問道:“陳應,你如此匆忙趕來,所為何事?”
陳應聞言,連忙答道:“主公,張陳留送來邸報。子龍將軍接到邸報後,命我火速送來交於主公。”原來,陳應和張成曾是張固親衛隊的統領,後來典韋加入後,二人轉投典韋麾下。再後來,張固將親衛隊與騎兵合併後,二人又歸於趙雲麾下。
然而,由於張固軍中馬匹稀缺,如今的騎兵部隊不僅要擔任張固的親兵護衛,還要兼任傳令兵之職。戰時更是要化身騎兵部隊衝鋒陷陣,導致部隊職責混亂不堪。
好在如今已與公孫瓚談妥購馬事宜,待到戰馬充足之時,張固打算將二人重新調回典韋麾下,重新組建一支親衛軍。
接過陳應遞來的邸報,張固仔細研讀一番後,眉頭緊鎖,轉頭看向郭嘉,問道:“奉孝,邸報上說,文丑率領袁術的河北大軍已經攻下溫縣,兵鋒直指孟津。而汜水關方面也觀測到董卓軍有異動,你對此有何看法?”
郭嘉聞言,陷入沉思之中,片刻後,他緩緩開口,聲音堅定而有力:“主公,將這兩件事聯絡起來分析,嘉可以斷定,董卓這是要跑了。他很快就會遷都長安,說不定此刻已經逃到了洛陽!而轘轅關的守軍,估計也快要撤退了。”
張固聞言,點了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估計與奉孝所言相差無幾。董卓這是要挾持天子遷都長安了。我們佔領轘轅關之後,該如何應對?”
郭嘉沉吟片刻後,說道:“主公,董卓此刻搶的就是時間。我們即便要追擊,也只能出動騎兵。然而,如今我們的騎兵只有五百人,且近乎一半都是新兵。”
“再者,董卓既然撤退,路上必然設有伏兵。因此,嘉建議,我們還是屯兵轘轅關為妙。待聯軍攻入洛陽後,主公再前往洛陽不遲。不過,到那時,聯軍恐怕也離解散不遠了。”
張固聞言,點頭贊同道:“奉孝所言極是,追擊董卓的意義確實不大。既然如此,等轘轅關的守軍撤退後,我們便接收轘轅關。”
……
與此同時,在轘轅關內,牛輔與魏越正宴請一眾將領。為了順利將五萬大軍撤往長安,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