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丁奉來投(第2/3頁)
章節報錯
我們善用新置的回回炮,轟擊城牆,他必不能持久!”
張固聞言,點頭稱是,正欲繼續言談,卻見趙雲匆匆入門,稟報道:“主公,門外有一青年求見,自稱是從安豐縣遠道而來,欲投軍效力。”
張固滿心疑惑地問道:“子龍,那究竟是何人?可曾報上姓名?”趙雲恭敬地回答道:“主公,此人自稱名曰丁奉,字承淵。”
竟是丁奉!此人張固自是知曉。於三國前期,他僅是東吳麾下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將,曾先後效力於大將甘寧、陸遜、潘璋等人麾下。然而,孫權駕崩之後,他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東吳舉足輕重之人。
至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更是智計百出,除掉了權臣孫綝,助力孫休穩坐帝位,後又扶持孫皓登基。他歷任東吳大將軍、大司馬、徐州牧等職,功勳卓著。
三國時期,若論活化石,蜀漢有廖化,東吳則有丁奉。丁奉直至公元271年才溘然長逝,享年據說高達九十多歲。而他死去九載之後,吳國便轟然倒塌。可以說,他幾乎親眼見證了整個東漢末年直至三國時期的風雲變幻,堪稱歷史的見證者!
在晚年的歲月裡,丁奉因獨攬大權,逐漸變得驕橫跋扈,其逝世後不久,便遭到了他人的控告,這一事件進而導致了他的兒子遭遇了不幸。
張固站起身,鄭重地對趙雲說道:“子龍,既然有人前來投奔,你便前去將他帶進來吧。”趙雲領命後迅速離去,不久之後,他便引領著丁奉步入室內。張固審視著丁奉,只見他身材魁梧,面容黝黑,顯得頗為健壯。
丁奉見到張固後,立即拱手行禮,他的聲音猶如洪鐘般響亮:“在下丁奉,字承淵,特來投靠張將軍,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說完,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深切期望與堅定信念。
張固將丁奉扶起,並點頭示意道:“承淵既然來自安豐,不知那裡的現狀如何?”丁奉再次拱手回答道:“稟告張將軍,袁術先前攻打廬江時,大軍四處掠奪百姓的糧食。”
“雷薄駐紮在安豐縣後,這種情況更是愈演愈烈。在下目睹百姓的苦難,心中憤慨難平,於是殺死了一隊掠奪糧食計程車兵,並逃離了安豐縣。如今見到張將軍的大軍前來,在下特地前來投奔!”
張固聽後點了點頭,說道:“承淵辛苦了。既然如此,此戰中你就先擔任子龍的副將吧。等大戰結束後,我再做進一步的安排。”
丁奉聽後連忙跪倒在地,拱手行禮道:“末將參見主公!”張固將丁奉扶起,然後對趙雲說道:“子龍,你帶承淵下去,為他準備馬匹和盔甲。”趙雲領命後,便帶著丁奉轉身離開了。
張固轉首朝向郭嘉,語重心長地言道:“奉孝,觀此情勢,袁術麾下汝南、南陽兩地百姓,恐怕正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飽受煎熬。”
郭嘉聞言,微微頷首,分析道:“誠然如此,從袁術此番春耕之際貿然攻打廬江之舉,便可見一斑。常理而言,多數諸侯皆會選擇秋收之後出征,以免擾民。袁術如此不顧民生,肆意揮霍民力,其敗亡之日,恐已不遠矣。”
張固輕輕搖頭,目光深邃:“吾所憂慮者,非袁術一己之存亡,彼不過冢中枯骨,無足輕重。然其治下百姓所受之重壓,導致的流民四散,方為吾心之所繫。吾等需儘快擊敗雷薄,而後廣納流民,以充實廬江之人口基數。”
郭嘉再度點頭,補充道:“此言極是,但如此一來,廬江北部諸縣將直接面對袁術之鋒芒,成為抵禦其勢力的前沿陣地,不容有失。主公心中可有合適人選,以鎮守此地?”
張固略作思索,決斷道:“可令子敬擔此重任,併為其配備幾位驍勇將領。先前提及的丁奉,便可劃歸子敬麾下,日後若有更多良才,再行增援。”
郭嘉贊同道:“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