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此計雖妙,但我若帶著袁術的兵馬脫離他,定會招致他的仇視,甚至發兵攻我。如此一來,強敵環伺,如何壯大?”

周瑜笑道:“我們可以藉口會稽劉繇攻打富春的家人,請求袁術將六千人馬借給伯符。就像先父在世時一樣,名義上仍尊袁術為主。但這樣做,必須用袁術無法拒絕的寶物與他交換。就看伯符是否捨得了!”

孫策緩緩站起,輕輕解下披掛在身上的華麗戰袍,從中掏出一個顯得鼓鼓囊囊的錦囊,問道:“公瑾所提及的,莫非便是這錦囊中的物品?”

周瑜微笑著點頭確認:“正是此物。伯符,你可願意將此物贈予袁術?”

孫策聞言,神色略顯遲疑,緩緩說道:“先父曾為此物付出生命的代價,若要輕易送出,心中確有不捨。然而,為了重振家族聲望,為了報那血海深仇,我願意將它贈予袁術。”

周瑜聞言大笑,道:“這錦囊中的物品,說到底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罷了。只因始皇帝曾賦予其價值,子嬰又將其獻給高祖,而後劉盆子再將其獻給光武帝。試想,若伯符將來成就一番偉業,也定會有人將這塊石頭恭恭敬敬地送還到你手中。”

孫策聽後,精神為之一振,堅定地說道:“公瑾所言極是!我豈能因區區一塊石頭而意志消沉?我要振作精神,為了我們共同的夢想,為了父親的遺願,奮鬥不息,直至成功!”

周瑜見狀,深感欣慰,讚許道:“這才是真正的孫伯符!”

說罷,兩人哈哈大笑。

……

第二日清晨,孫策匆匆前往舒縣袁術的大營。他懷揣著周瑜的計策,步伐堅定地走入袁術的議事廳。袁術端坐於主位,面色陰沉,一見孫策便怒斥道:“孫伯符,你為何敗於張固之手,令我大軍顏面盡失?”

孫策跪倒在地,神色堅毅,辯解道:“主公息怒,張固狡猾且兵力強大,勇猛無比。末將一時疏忽,才敗了一陣。但末將雖敗,根基未損。此次前來,特向主公請罪,並有一事相求,以期日後報答。”袁術聽後,怒氣稍減,凝視著孫策,似乎在評估他話語的真實性。

片刻後,袁術緩緩問道:“既然如此,孫伯符,你不在六安前線繼續與張固交戰,卻返回見我,所為何事?”

孫策眼眶泛紅,聲音略帶哽咽:“主公,末將家中突遭變故,會稽劉繇竟敢攻打富春,家人危在旦夕。末將心急如焚,懇請主公恩准,讓末將帶六千兵馬速速回援,解救家人。”

袁術聞言,怒拍桌案,瞪目如炬:“荒謬!六安前線戰事正緊,你身為大將,怎可擅離職守?你若離去,何人能奪回六安?莫非要我親自披掛上陣?”言罷,袁術站起身來,怒氣衝衝,彷彿即將爆發。

孫策抬頭,從懷中掏出錦囊,目光堅定地說:“末將願以家父當年從洛陽帶回的寶物為質,換取出兵之命。在下立誓,定當為主公掃平江南,再立新功!”言罷,他緩緩將錦囊置於案上,那錦囊泛著幽幽光澤,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袁術見狀,呼吸急促:“此物莫非……莫非就是……”

想當年,孫堅在洛陽聯軍大帳中與袁紹拔劍相向時,袁術亦在場。種種跡象表明,傳國玉璽為孫堅所得。如今見孫策拿出此物,袁術怎能不激動?他鄭重地將案上的錦囊捧起。

見孫策目光如炬,緊緊鎖定自己,袁術緩緩啟齒:“既然如此,並非我覬覦你的玉璽,此物暫且交由我保管。這樣吧,我派遣紀靈代你出征。讓紀靈率領四千精兵前往六安,至於六千兵馬,著實過多。如今廬江亦急需兵力支援。這樣吧,你隨紀靈回六安後,我從紀靈軍中借予你三千精兵、五百駿馬。待平定之後,你可速速歸來。你職位尚淺,難以執掌大權。我特此表你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即刻領兵出征。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