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郭嘉的猜測(第2/3頁)
章節報錯
知一味強攻汜水關,必致傷亡慘重,聯軍內部亦將怨聲載道。袁紹欲穩坐盟主之位,必須另闢蹊徑。倘若我乃袁紹之謀士,定會勸其分兵攻打河內!”
張固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河內郡?難道是打算繞過汜水關嗎?”郭嘉輕輕點頭,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正是河內郡,此地地處大河以北,攻打河內,便可繞過汜水關,南渡大河,直取孟津,從而威脅洛陽。屆時,董卓必會倉皇撤退。再者,河內郡現有白波軍肆虐,董卓雖已招攬楊奉,分化了白波軍的一部分力量,但郭太、李樂、胡才等人仍在。若袁紹能將其招攬,想必四世三公的名頭,還是頗具號召力的。”
張固聞言,心中不禁暗暗稱奇,卻又忍不住問道:“若是真如奉孝所言,那洛陽豈不是危在旦夕?董卓亦非等閒之輩,他或他的手下,難道就看不出此計?”
郭嘉放聲大笑,自顧自地又飲了一杯,這才緩緩說道:“董卓當然知曉,但他一心想要畢其功於一役,迅速擊敗聯軍。如此,他便可逼迫天子退位,自己登上帝位。只可惜,董卓未曾料到會敗於聯軍之手。”
“不過,董卓或其手下謀士李儒,想必已備好了退路。主公以為如何?”張固若有所思地問道:“遷都長安,是嗎?”
郭嘉點了點頭,神色凝重:“沒錯,遷都長安。遷都之前,董卓定會堅壁清野,焚燬洛陽。屆時,他便可憑藉函谷關和潼關的天險,繼續與聯軍周旋。而洛陽一旦被毀,聯軍只能從關東調集糧草,糧道拉長,人數眾多,必不能持久。加之時間一長,人心思變,聯軍終將分崩離析。”
張固聞言,不禁感慨萬千,連聲道:“原來如此,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只是這分兵人選,又該當如何?”
郭嘉撫掌大笑,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主公莫非是想要領兵河東?那是不可能的,袁紹絕不會將此大功拱手讓人。而且,主公已斬華雄,手下又有黃忠、典韋這等勇猛無比的戰將。以袁紹的猜忌之心,我猜他接下來只會打壓你,而不會讓你繼續立功。聽說董卓的女婿領兵五萬,屯駐於轘轅關。若我是袁紹,定會派你前往轘轅關,牽制董卓大軍,而非讓你去河東!”
張固聞言,不禁嘆了口氣,無奈地道:“看來我接下來,只能坐冷板凳了?”郭嘉點了點頭,神色平靜:“沒錯,但坐冷板凳也有其好處。畢竟主公手下人馬並不多,避開大戰,方能儲存實力。待到大戰結束,便可回師廣陵,謀劃揚州。哪怕領兵河東,也只是逼迫董卓遷都,想要救出天子,卻是難上加難。所以,此舉只能是費力不討好。”
說完這番話,郭嘉的聲音愈發微弱,竟是醉倒在了案幾之上,隨即鼾聲如雷。張固見狀,不禁啞然失笑,命親兵搭好床鋪,將郭嘉扶了上去。
一夜無話,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了沉睡中的郭嘉身上。張固剛剛洗漱完畢,聯軍大帳那邊便響起了升帳的鼓聲。鼓聲隆隆,將郭嘉從睡夢中驚醒,他扶著額頭,緩緩坐了起來。
聽著遠處的鼓聲,郭嘉對著張固說道:“主公,記住嘉昨晚的猜測。分兵之事,不必去爭,爭也爭不來。不如儲存實力,以待時機。”
張固點頭答應,拉開帳門,只見魯肅已等候在外。他囑咐魯肅照看郭嘉,便帶著黃忠、典韋匆匆而去。
聯軍大帳之內,眾人紛紛落座。袁紹高坐帥位,目光如炬,掃視著帳內的每一個人。許攸站在一旁,神色凝重。此時,一名傳令兵飛奔而入,高聲稟報道:“稟盟主,董卓派來使者!”
袁紹聞言,不禁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董賊居然遣使前來,究竟有何用意?帶上來吧!”
不久,傳令兵便帶著五位使者走進了大帳。這五位使者分別是將作大匠吳修、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以及越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