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敵意,那麼潁川謀士很可能就會與他擦肩而過。這正是張固感到頭疼的地方。不過,如果能夠得到郭嘉這樣的頂級謀士,那麼也足以抵得上潁川其他的人才了。而且,張固深知,潁川謀士團中也有出身底層之人,如戲志才、徐庶等。

此時,郭嘉卻突然開口問道:“科舉?何為科舉?”郭嘉的聲音打斷了張固的思緒。聽見郭嘉的提問,張固回答道:“我們大漢朝,提拔民間人才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到武帝時期,根據董仲舒的建議,詔令各郡國舉孝子、廉吏各一人,後來兩科逐漸合併為一科,稱為‘孝廉’。這便是孝廉制,也叫察舉制。此外,‘秀才’也是察舉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

郭嘉點頭表示贊同:“確實如此,此法傳自春秋,由鄉老推薦,透過舉薦、考核才能為官。”

張固繼續說道:“奉孝說得沒錯,可是問題就出在舉薦為重,考核為輕。考試在其中並不重要,舉薦才是決定性的。選士以舉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基本不存在黜落。因此,世家才有了生存的土壤,他們把控著舉薦和考核的權力。舉薦上來的只會是自家子弟,而百姓則無法被舉薦上來。”

“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將兩者對調,改考試為重。不論門閥,不論貴賤,都可以參加考試。先由各地舉行鄉試,透過後稱為秀才;秀才可以參加中央舉辦的省試與殿試,透過後再為官。”張固堅定地說道。

郭嘉聞言點頭:“嘉懂了,所以張兄廢除舉薦,等同於斷了世家傳承的根呀。此舉恐怕……”

張固站起身來,殺氣騰騰地說道:“此法必須統一天下之後才可實行。屆時吾兵馬在手,誰人敢擋!!!”

說到這,張固不禁想到了洪武帝的鐵腕手段。一個案子殺他個幾萬人又何妨?只要能達到目的,手段又何須過於仁慈?

郭嘉這時起身鞠躬抱拳行禮道:“不曾想張兄如此信任嘉,連這等事也敢告於嘉。這份信任嘉真是有愧。最後一個問題,張兄如何強國、富民?”

張固思索一番後說道:“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為君者心存臣民,為臣者心憂君民,為民者心思國家,此便是強國之道!至於富民之法,也需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如當政者須減輕不必要的開支、制定合理的稅收制度、鼓勵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繁榮與富強。”

郭嘉聽完張固的一席話後,不禁起身說道:“張兄所言,真發人深省也!求同存異,與時共進,其意境何其深也……嘉只言一朝興衰之語,張兄卻直指百世存亡之道……佩服!”

說罷,郭嘉躬身一禮道:“潁川郭奉孝,拜見主公!!!”

張固愣在原地,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之情。郭嘉這是認主了!好在張固及時清醒過來,扶起郭嘉。他哈哈大笑說道:“我得奉孝,大業可成!哈哈哈哈哈!!!”

隨即,張固拉著郭嘉坐下。兩人重新舉杯,繼續暢飲。郭嘉問道:“還未問過主公,主公打算以何處作為基業呢?”

張固略一思索後說道:“這件事我倒曾與一人聊過,此人名叫魯肅,字子敬。現在在我帳下。明日我介紹他與奉孝認識。至於何處為基業,我認為應選在江東。江東之地物產豐饒、人才輩出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只要我們能夠佔據江東之地並穩步發展、積蓄力量,那麼未來統一天下的大業便指日可待了!” 廣陵郡,乃是我父親親手締造之基業。此次會盟一旦圓滿落幕,我意欲自廣陵起兵,首先奪取揚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