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魯肅魯子敬(第2/3頁)
章節報錯
書不如行萬里路。能和兄長一起前往,是肅的榮幸。”
張固點了點頭。問道“子敬,此次十八路諸侯討董,前景與結局如何,你是怎麼看的?”
魯肅說“肅記得,兩年前我與兄長聊天下大勢時。兄長告訴我,自各地方太守刺史在有了地方軍政之權後,便會立馬做大做強,藐視理髮,擁兵自重。如今看來確實如兄長所說,戰國相已經顯現無疑了。”
說罷魯肅便說道“兄長,既然是戰國相,討董之事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兄長是不是有什麼別的想法?否則兄長也不會這麼急著招肅前來吧?”
張固尷尬的笑了笑說道“如今自董卓入京行廢立之事毒殺少帝后。天子威儀已然不在,在我看來此次會盟,各路諸侯大的如袁紹領兵兩三萬人,小的也有四五千人,黃巾之亂後,天下間眾太守,州牧紛紛擁兵自重,此番雖名為討伐董卓,又有哪個是為了大漢江山,不是為的私利?所以我敢斷言,討伐董卓結束,即為群雄割據之始也!弱肉強食,大好中原,群雄逐鹿,誰人可為主,未可知也。如此,何不爭一爭?”
“群雄逐鹿啊,只可惜了這大漢四百年江山……如今漢室正統的地位還是深入人心的,像兄長這般直言不諱,難道就不怕肅告發?”魯肅笑著問道。
張固也笑了“我相信子敬,你會做這種事嗎”魯肅哈哈大笑“知我者,兄長也。當年我與兄長話別時,曾說過要助兄長一臂之力。說到便肯定做到。”
張固瞭解魯肅,如果是荀彧這樣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但是這個給孫權獻上榻上策的魯肅,會是那種大漢忠臣嗎?
魯肅問道“那兄長覺得此次討董,會成功嗎?張固說“實話實說,我並不看好。”魯肅說道“兄長為何並不看好這次討董?”
張固回答說“在我看來,此次討董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其一董卓自入京後,吞併了京師南軍,北軍,羽林軍,虎賁軍。再加上丁原的幷州軍,本部西涼軍。麾下兵馬已達三十萬人之巨,即有呂布這樣的勇猛武將。”
“還有女婿李儒這樣的智謀之士。其實力之強實屬罕見。其二董卓控制了天下中樞,兩京之外雄關遍佈,不管是洛陽城外的轘轅關,汜水關。還是護衛長安的函谷關,潼關。都是易守難攻之地。哪怕戰事不順,也可以退入長安。”
“其三還那句話,關東諸侯人心不齊,若是久攻不下,時間一久人心也就散了。到時候會盟也就無疾而終了。”
張固想要考驗一下自己招攬的第一位謀主,便問道“所以說子敬,你覺得我這次會盟應當如何作為?”
魯肅聽後回答道“如果此次討董不成,那兄長此次一定要打出自己的名望。”張固問到“哦,請子敬賜教?”
魯肅說“就像袁本初,因為有著四世三公袁家的背景,剛一到渤海郡,麾下便會聚了顏良文丑這樣的猛將,還有冀州名士田豐棄韓馥而投袁紹。”
“不同於袁紹的家世,兄長的張家雖是地方豪強,但比起袁家還是差的太遠。所以只能靠自己,此次會盟就是一個機會,畢竟現在全天下的目光都聚集於此。如果兄長有了名望,對於招賢納士將有大益處。想要有所成就,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如果此次兄長能夠出彩,謀得一處基業之地才是更好。”頓了頓魯肅繼續說道“兄長,說句不好聽的話,如今兄長之名,又有誰知道呢?廣陵郡是乃父基業,此地兄長是否能說了算?”
張固點了點頭說道“子敬說的不錯,廣陵太守是我父親,我確實該謀劃一處基業之地。子敬認為哪裡不錯?”
魯肅沉思後說道“兄長,九江郡比鄰廣陵郡,是肅的家鄉。有人口約五十萬人。且沒經歷過戰亂比較富裕,向南可以過長江取揚州四郡,向北可入徐州,向西則是廬江郡。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