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嚴重呢?也許那些偏遠的鄉村地區,糧食價格早就漲了......”就這樣,夫妻倆懷揣著對糧食漲價的深深憂慮,漸漸沉入了夢鄉。

第二天清晨,天剛矇矇亮,王爺爺便帶著兒子和孫子揹著糧食急匆匆地出了門,直奔郵局而去。一路上,三人腳步匆匆,誰也沒說話,心裡都惦記著儘快把糧食寄回鄉下老家。經過一番忙碌,終於成功將糧食寄出。王爺爺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長舒一口氣,然後轉頭對兒子說道:“思明啊,今晚上你再去買點糧食回來。雖說在農村能找到不少填肚子的東西,可要是沒有主糧撐著,也挨不了多長日子喲。”兒子思明鄭重地點點頭,表示一定會完成任務。

王爺爺想了一下說道,“這次只寄送一半回家鄉,剩餘一半則留在自家”。王爺爺滿臉愁容,心中憂慮萬分。他家人口眾多,雖然家裡上班和有工作的人不在少數,然而真正擁有城市固定口糧定量的卻僅僅只有寥寥數人而已。這讓王爺爺的眉頭緊緊皺起,彷彿能夾死一隻蒼蠅。

他深知一旦遇上饑荒之年,全家老小都將面臨忍飢挨餓的困境。畢竟像他這樣經歷過戰爭硝煙瀰漫、災荒頻繁降臨歲月的老一輩人,曾經飽嘗過飢餓帶來的痛苦折磨。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心底,成為了揮之不去的夢魘。因此,對於食物短缺這件事,他們有著旁人難以理解的恐懼與擔憂。

所以,當得知故鄉遭受嚴重旱災的時候,王爺爺及其家人出於本能反應,第一時間就想到要儘可能多地儲備一些糧食放在家裡以備不時之需。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或許在旁人看來有些過於緊張,但對於那些曾經在生死邊緣掙扎過的人們來說,卻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