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奏章中,有一份關於大閩國前來借糧的奏章特別引起了邑皇的注意。這份奏章詳細描述了大閩國目前面臨的困境以及對糧食的迫切需求。邑皇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大閩和大邑一南一北,彼此較量了多年。如同兩個戀人般,“相愛相殺”。借糧乃是情理之中,大邑沒有不出手相助的理由。不過有個自然現象,北旱必然南澇。大邑國南方也是連續的水澇,收成大不如好的年景。為了安定民生,邑皇早就下令減免賦稅。一旦借糧出去,大邑如有了難處怎麼辦?

思前想後,邑皇決定去找邑太后好好商討一下。

邑太后收到了敏公主飛鴿傳信,看完後連連搖頭,苦笑了一下:“敏兒,到底年輕了許多,性子急了些。”

旁邊的秋姑姑著急地問道:“太后,公主怎麼說?”

“她要哀家勸說邑皇,借糧給大閩。”

“那是好事呀。公主心懷故鄉。”

“福禍相依,誰知道呢?”邑太后嘆了口氣,“敏兒錯把閩皇當她父皇了。閩皇正當年,膽識過人。這點小事,豈是閩皇無法解決的? 哪裡需要她一個和親公主枉做人情?”

“能夠替君分憂,自然是好的。”

“未必,要看這個君是誰。”邑太后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從前,“先皇繼位不易,外憂內患,加之先皇龍體不佳,先天不足,自然需要一個左膀右臂,助他一臂之力。可是閩皇不同,他:()和親,從此玉碎宮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