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奇石(第2/2頁)
章節報錯
善的事,為父支援你,你先不要顧著為父的事,先照顧災民才是!”
災民實在是太多了,楊家的存糧很快就不夠了,楊仙親自帶人去城裡買米。
海曲縣城裡有一家最大的米行,叫“仁德”米行,老闆叫劉仁義,雖然名為仁義,其實做事卻十分缺德。
他藉著與縣太爺相交深厚的關係,幾次三番打壓城內同行,最後海曲城中的糧店在他的脅迫下紛紛關門,最後只剩下了他這一家,他更加肆無忌憚了。
這次黃河決口,哀鴻遍野,劉仁義不但沒有一絲憐憫之心,竟然覺得國家遭災,糧價必定會大幅上揚,發財的好時機到了,就將糧食屯了起來,準備大發一筆國難財。
因為糧食就要告罄,災民還是一個勁地往這裡擁,楊仙心急如焚,顧不得別的,低聲下氣地請求他看在災民的面上,賣給自己一些米救急。劉仁義眼珠一轉,說:“賢侄呀,按說我與你父親是老相識,再說我又是個商人,怎會看著生意不做呢!”
他話鋒一轉,說:“可是你也知道,最近黃河決口,糧食奇缺,我是拿現錢也進不到一粒米,拿什麼賣給你呢?”楊仙知道這個傢伙的打算,為了災民不餓肚子,他不想也不敢得罪劉仁義,好說歹說,劉仁義這才答應以平日三倍的價錢賣給他們1000斤大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楊家人將米拉回家,想下鍋時才發現,劉仁義真是太黑心了,這麼高的米價竟然還在米袋的下邊摻加了大量的沙石,有的竟然有拳頭大小,家人氣不過,要去找米行老闆討個說法,楊仙阻止道:“咱不與惡人制閒氣,災民們還等著吃飯呢!”他命令家人一定要將沙石細細淘出,再給災民做飯。
災民的口糧有了著落,楊仙暫時放下了心。他惦記父親病情,來到父親病床前,看著奄奄一息的父親,心如刀絞,他撲通一聲就跪下了,說:
“孩兒不孝,不但治不了你的病,就連你最後的心願都圓不了,我真是……”
楊仙話音未落,外邊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聲音,楊仙忙擦去眼淚,出去看看出了什麼事。
過了一會兒,楊仙捧著一塊石頭疾步走到父親床前,驚喜地喊道:“父親,你睜眼看看,壽來了!壽真的來了!”
原來剛才一個下人在淘米時,從米袋中發現了一塊大石頭,竟然有拳頭大小,那個家人咒罵了一句“該死的米行老闆”,正想扔掉,忽然發現這塊石頭與眾不同,細細一看,正面竟有一個清晰的楷體“壽”字,他扔掉勺子就前來報喜了。
楊慶此時已經剩下一口氣,蒙中聽見兒子的喊叫,他一下子就睜開了雙眼,掙扎著坐起身來,說:“壽在哪?壽在哪?”
楊仙趕緊將壽字奇石遞給父親,楊慶小心翼翼地接過來,翻來覆去地看了又看,接著哈哈大笑起來,最後一個骨碌從床上下到了地上。楊仙嚇了一大跳,叫道:“父親,你這是……”
楊慶拍手笑道:“這是真的壽字奇石呀,既然‘壽’已經來了,我還躺在這裡幹什麼?我的病全好了!”
楊慶的身體真的好了起來,就在這年他過60大壽的時候,海曲城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當今萬歲光緒爺聽說了楊家賑災的善舉,龍顏大悅,特派欽差前去海曲縣,將一塊“德堪天厚”的金字匾額送到了楊府;二是“仁德”米行的老闆劉仁義因為借國難發財,被抄家後押進大牢等候秋後處斬。
海曲縣原縣令被查出與奸商勾結,貪汙腐化,魚肉鄉里,也被摘掉了頂戴,鞭笞200後發配3000裡之外,光緒爺還特賜當時只是個秀才的楊仙入仕,做了海曲縣的縣令。
:()貝納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