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回 陰計洩敗廢嫡子 恭謙忠賢立儲君(第2/3頁)
章節報錯
子竟會傻到在這個節骨眼上犯了這麼個千古大罪,也正好給了孝安帝一個名正言順廢太子的理由。
因而孝安帝並不怒,但要下令殺他,心中卻也是萬分不捨,畢竟血濃於水,但如果真的準備支援周宏譽的話,那他就必須忍痛殺掉眼前這個兒子。
驚聞此言後,太子便縮成一團跪倒在地,完全已失去了儲君的威儀,挪動著身子步步向前行,說道:“父皇,求您饒兒臣這一次吧,兒臣知錯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不,金元朝一向以法治國,有錯必罰,朕絕不能姑息養奸,快把他拉下去。”孝安帝閉目搖頭,而後揮了揮手,轉過身去,下定這個決心,確實是痛徹心扉,但他為了今後江山的穩定也必須快刀斬亂麻。
“父皇,不要啊,求求你了!求求你了!”太子連聲哭泣哀求道。
“父皇,請慢下旨,兒臣有言啟奏。”周宏譽眼見兄長痛苦不已,他不忍手足同胞因他而亡,所以出列想為他求情。
“宏譽,你有何事?如是想為這逆子求情的話,就不必了。”
,!
“回父皇,兒臣確實是想為皇兄討個恩典,我們本是同根生,又怎忍心兄弟間相殘,如今日父皇為宏譽而殺皇兄,宏譽這輩子心中都難安,況且父皇此舉,會大失民心,令萬民心生畏懼,對您遠而避之,畏懼便使人表面恭維,而後無真情實意,與此相比,兒臣更希望父皇能做到使眾人敬服,因為只有做到讓人敬服,才是真正的交心……”
“宏譽,你好大的膽子,難不成連你也要教訓起朕嗎?”
“宏譽不敢,父皇乃是有德之君,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曉呢?但一家不治,何以治國呢?齊家治國方能平天下。如今日父皇定斬皇兄的話,那傳揚出去,世人只會說皇家之人兇殘暴虐,連親兒都不肯放過,相反的話,若父皇肯給皇兄一個機會,使他改過自新,那麼天下之人將都會誇讚父皇治家有方,還望父皇定要三思啊!”
聽著周宏譽的高論,孝安帝一時間啞口無言起來,拿不定主意,而後便望著仙玉,恭敬的說道:“大仙,依您看此事該如何是好?”
聞言後,仙玉微笑道:“古人言“人亦善之民必佩之”,二皇子的心胸,真是讓我由衷的佩服,難得二皇子如此以德報怨,皇上就法外施恩,饒太子一命吧。”
“唉,既然連大仙也這樣說,那好吧,宏繼,你聽著,念你是初犯,也還未曾造成重大後果,那就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吧,廢你太子封號,終生囚禁於煙浮宮,永世不得父子親人相見,你去吧。”
聞言後,太子哀求道:“不,求父皇開恩啊,你們二老年事已高,兒臣還要承歡膝下盡人子的孝道,您這樣做,兒臣活著與死又有何區別?”
“不必多言了,還有宏達,你們就都一起去吧,朕永遠也不想再見到你們了。”
望著孝安帝的發號施令,皇后雙目含淚痛苦不已,但她也是個深明大義的賢后,深知國法不能容,也是非常的無奈。
而後孝安帝便鄭重的望著周宏譽,說道:“二皇子上前聽封,你恭謙仁和、忠孝節義,朕就封你為東宮太子,以後朕上朝你就從旁協助於朕,與朕一同瞭解這天下大事,記住朕的話,別再讓朕失望了。”
“是,兒臣遵旨謝恩。”
仙玉見一切事都已塵埃落定了,便瞬間與八妹隱身而去。
……
就這樣,孝安帝理政,太子從旁協助,而時間轉眼即逝,已過去了兩個春秋。一日,孝安帝坐在御書房批閱奏章時,忽然間感覺手力道不夠,連提支筆都無法落下去,看來自己是老了,便與心腹的肱骨之臣商量著,自己這一輩子為國事操碎了心,也是時候享受些清福了,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周宏譽的為政之道也已是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