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再講故事,而是兵法。

聽故事大家都喜歡,特別是這個娛樂缺乏的年代,李守正對於李大偉每天晚上講的《三國演義》喜歡到了骨子裡。

不過這次沒了這個節目。

李大偉看著‘四熊’想了想道,“今天我給你講講兵法,看看你的悟性”

四熊撓撓頭道:“偉哥,我不會呀”

李大偉還沒有說話,李守正閃電般的跳了起來,就要往旁邊走。李大偉納悶的道:“守正大哥,你這麼不愛學習呀!”

“兵法乃不傳之秘,我豈敢旁聽”

“拉倒吧,我的東西沒什麼藏著掖著的,況且我自己連半桶水都沒有,皮毛都算不上,也就是過過嘴癮。”

李守正再次坐了下來,“那我也聽聽,學不會家主您可別失望!”

李大偉笑道:“你就是四熊的伴讀小書童,沒指望你成為一個兵法大家”隨後清了清嗓子,拽起了記憶中的孫子兵法道:“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四熊又開始撓頭,甕聲甕氣的道:“這個‘孫子兵法’父親曾經讓我們兄弟幾個背過,只是背不下來,據說一共有十三篇,以前可沒少挨父親打,可是我們還是學不會,倒是五妹學的很快”

又是‘五妹’,看著四熊這鐵塔般的身材,那他們的五妹大熊四熊還合著算計他成為‘五妹夫’。

李大偉激零零的打了個冷戰,笑道:“我當然不會讓你背這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需因時因地因人而變,所以關鍵在於理解和實際應用,否則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了,我只是給你講一些小故事。”

還是講故事呀,那就好!

“哦~”四熊長出一口氣,看來小時候的陰影面積很大。

“這次我把《三國演義》裡有關計謀的故事摘出來,我將其歸納為三十六計。”

還是講三國啊,大夥兒興趣立馬大增。

“這裡有一首詩能概括這三十六計: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背詩?

四熊又開始撓頭,好幾天沒好好洗頭了,頭皮屑亂飛。

“全詩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現在我來給你講講‘金蟬脫殼’的故事”

李大偉就是‘教書’出生的,對於教育理念、方法比這個朝代絕大多數人都要強。

前後對照,加上平時小視屏裡一些‘能人’的解說,對於‘計謀’的理解要更深刻些。

有情景,有提問,有引導,有結論,故事引人入勝,而理念就在無形之中灌輸了進去。

而天賦就是天賦,四熊在很多方面都不如正常人,但是武學一道卻頗具天份。

同樣的,在戰術方面比伴讀小書童李守正強。

第一個‘金蟬脫殼’四熊還不知道怎麼去說,但磕磕絆絆的能展現出一些想法,李大偉充分給予肯定,四熊的積極性更是高漲。到了第二個‘拋磚引玉’就體現出非常強的領悟能力。

關鍵是這些計謀的名稱居然也能記下來了。

記下來不是難事,但是其理解能力,旁聽的李守正只能是望洋興嘆,不斷搖頭讚歎。

李大偉笑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份。你的‘依形定勢,踏山尋水’的功夫,你教四熊一晚上試試,看他能記住一句嗎?”

打仗,李大偉一點實際經驗也沒有,但是以前也沒少玩‘戰略類’的遊戲,理論知識跟‘趙括’有的一拼。

好的老師也需要要的學生,相輔相成。

李大偉明顯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