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內聖外王(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陽明一路狂奔,白衣道陀一路直追。王陽明邊跑邊想,這白衣道陀究竟是何妨神聖,武功如此之高,劍法之快勝過席書,功力之高又勝過布依八老,見他的架勢是非取自己性命不可的;跑是跑不了的,但又該如何取勝呢?這老頭既然對自己師傅有如此之恨,想必是曾經敗在師傅手上的,可師傅的格物劍法自己都已經學會了,而且也得到了師兄席書的完善,可以說是毫無破綻了,但面對白衣老者的劍芒和劍氣時是完全處於下風,難道師傅的劍法中自己還遺漏了什麼或者沒有領悟的?於是,每一幅竹畫又一一在心中閃現,一招招精妙絕倫的劍法在胸中劃過;沒錯呀,招招精妙,招招凌厲,怎麼就壓不住他,反而被他不緊不慢的化解呢?該怎麼辦?該如何化解?
王陽明邊跑邊著急的想著,正無解之際;抬頭只見遠處山巒跌宕,晨霧繚繞,樹木朦朧,儼然一副精美的山水潑墨畫;突然想起自己與師傅在芸閣時的對話;當時,師傅婁諒在芸閣畫竹子,筆筆生輝、張張精美,而山上的竹子,雖有不少與畫中竹子一模一樣,但也有不少竹子奇形怪狀,缺枝少葉,並不完美。但各種竹子聚整合林,看起來並無任何違和感,反而是更加層次分明,相得益彰。當時師傅問自己哪個竹子更好,自己無從回答。招招精妙的劍法如果與人一招一招的比試,自然是能夠獲勝的,但如果與人一氣呵成的打鬥,顯然就沒那麼有連貫性,也沒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反而是山中的竹子一樣,長短相濟,濃密交錯,整座山看起來才那麼美妙;想必劍法也是一樣,並不需要招招都是最精妙的,只需要連貫一起,發揮整體的威力最重要,看那白衣老者雖然出劍速度極快,面對自己強攻的時候,也是不緊不慢的化解;想到此處,王陽明立即有了主意。
兩人跑了一段時間,來到一片林中,王陽明突然停下轉身面對白衣道陀。
“年紀輕輕,劍法、內功、輕功都如此出類拔萃,真是名師出高徒,婁諒不簡單呀。”白衣老者見王陽明不跑,隨即停下道。
“家師已然過世,前輩武功之高世間罕見,不知與家師有何仇怨?”
“並無仇怨,只是四十年前,婁諒與我師傅珠峰老叟有過一場比武,婁諒不講武德,偷襲我師傅才贏了半招;我刻苦學劍,遊歷各地集各家之長,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為師傅報那半招之仇,沒想到此後婁諒居然躲起來,在江湖上銷聲匿跡了。”
原來四十年前婁諒已經名滿江湖,那時候只有四十多歲,到處巡遊講學,並造訪了各類高手;還是有些名利之心的。而珠峰老叟是享譽大明和西域各國的世外高人,自創的珠峰劍法,天下無雙;那時已經六十多歲。兩人在喜馬拉雅山上大戰了三天三夜不分勝負,後來珠峰老叟使出絕招“萬籟俱寂”時,突然發生了雪崩,珠峰老叟所站的位置出現了塌陷,只能騰空飛起,婁諒以為珠峰老叟是在騰空施展絕招攻擊,於是使出了格物劍法的“內聖外王”,兩人同時飛身在空中,珠峰老叟見婁諒的長劍飛來,在空中慢了半拍使出“萬籟俱寂”威力大減,右臂被婁諒長劍刺穿輸了半招;事後,婁諒也十分自責,此後結束巡遊回到上饒芸閣隱居,再也不理江湖上的事宜。
而此時的道陀才十幾歲,已經跟在珠峰老叟身邊學劍;這場比試他就在旁邊看,雖然婁諒向珠峰老叟解釋道歉,珠峰老叟也原諒了婁諒,但作為徒弟的道陀心裡一直都放不下,總覺得自己師傅這樣輸的不公平,發誓要打敗婁諒;他也知道光靠珠峰老叟的劍法很難打敗婁諒,所以到東南亞各國遊歷,學習各家之長之後再找婁諒;沒想到,等他學成歸來後,婁諒早已隱居,不知所蹤了。這道陀原本也是俠義的劍客,並不屑去做偷雞摸狗、欺負弱小之事;聽說緬甸國寶巨蜥被傷,而王陽明又是婁諒的弟子,這道陀是恨上加恨,也就對王陽明沒有了好感而痛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