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過度商業化這種情況的發生,衛雨氳制定了嚴格的鄉村旅遊開發規範。在與當地村民和政府合作時,她強調保護鄉村文化的原始風貌是首要任務。旅遊專案的開發要遵循鄉村的自然和文化規律,不能過度破壞鄉村的生態環境和傳統習俗。她要求在每個鄉村旅遊專案中都成立一個文化保護小組,由當地村民、文化專家和公司的工作人員組成。

這個小組的職責是定期對鄉村的文化和環境進行評估,確保旅遊開發在合適的限度內。例如,在一個以古老民居聞名的鄉村,文化保護小組規定民居的改造只能用於加固房屋結構和改善居住安全,不能改變其傳統外觀。對於旅遊設施的建設,也必須選擇在不影響鄉村整體風貌的區域,並且儘量採用與當地環境相融合的材料和設計風格。

同時,衛雨氳還注重提高村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識。她組織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動,邀請文化學者到鄉村舉辦講座,向村民們講述鄉村文化的獨特性和珍貴性。還開展了鄉村文化傳承人的評選活動,對那些在傳統技藝傳承、民俗文化保護方面做出貢獻的村民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在一個以木雕工藝著稱的鄉村,許多年輕人由於受到現代生活方式的誘惑,不願意學習這門傳統技藝。衛雨氳的團隊在當地開展了木雕文化節,邀請各地的木雕大師展示精湛技藝,同時舉辦木雕技藝比賽,讓村裡的年輕人參與其中。透過這些活動,激發了年輕人對木雕文化的興趣,一些年輕人開始主動向村裡的老藝人學習。

為了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衛雨氳又啟動了“鄉村文化創意基地”計劃。她在幾個代表性的鄉村設立了創意基地,為藝術家、設計師和當地村民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

這些創意基地吸引了許多來自城市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他們與村民一起開展各種創意專案,將現代藝術理念與鄉村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一個以竹編文化為特色的鄉村創意基地,一位設計師與村民合作,利用竹編工藝製作出了現代風格的燈具。這種燈具既保留了竹編的獨特紋理和質感,又符合現代家居的審美需求,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隨著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衛雨氳意識到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來保障其持續發展。她開始整合上下游資源,從原材料供應、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到銷售和售後服務,逐步構建起了一個涵蓋整個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的體系。

在原材料供應方面,她與當地的農戶和原材料供應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確保傳統手工藝所需的原材料,如竹子、木材、絲綢等的穩定供應,同時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和環保性。在產品設計環節,除了邀請外部的設計師,還在鄉村內部培養本土的設計人才,鼓勵年輕人發揮創造力。生產加工階段,則注重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既保留手工藝的精髓,又提高生產效率。

在銷售渠道上,除了原有的實體書店和線上電商平臺,她還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參加各種國際手工藝品展銷會,與國際知名的家居、禮品和文化產品銷售商建立合作關係。售後服務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質量跟蹤和客戶反饋機制,以便及時改進產品和服務。

在這個產業鏈的構建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戰。比如在整合原材料供應時,由於農戶分散,質量標準不統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協調和規範。在與國際銷售商合作時,需應對不同國家的貿易政策、文化差異和質量標準等問題。

衛雨氳帶領團隊逐一克服這些困難。針對原材料供應問題,她建立了一個集中的原材料收購和加工中心,對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質量檢測,統一收購和加工後再供應給創意基地的各個生產環節。對於國際合作中的問題,她聘請了專業的國際貿易顧問和跨文化交流專家,幫助團隊瞭解不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