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莊的交通管理持續最佳化的同時,衛雨氳開始關注到村莊裡一個新的社會現象——大齡剩女。這個現象在村莊傳統思想濃厚的氛圍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衛雨氳意識到這背後有著深刻的思想認識問題和現代社會發展帶來的矛盾交織。

衛雨氳找來村裡幾個比較活躍的大齡剩女聊天,其中有一個叫曉嵐的姑娘,她在城裡讀過大學,回到村裡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物件。衛雨氳問道:“曉嵐啊,你們這幾個姑娘都是好姑娘,怎麼就還沒成家呢?是不是有什麼難處呀?”

曉嵐嘆了口氣說:“奶奶,我們不是不想成家,只是思想觀念和村裡有些不同了。我們想要找一個真正能互相理解、有共同理想的人,可是村裡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我們。他們覺得女人到了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子,好像這是唯一的使命似的。”

衛雨氳聽了後,陷入了沉思。她深知村莊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村民們大多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於這些大齡剩女的想法存在很多誤解。

衛雨氳決定從改變村民的思想認識入手。她在村裡組織了一些關於現代婚姻觀念的討論活動。

在第一次活動上,衛雨氳說:“鄉親們,咱們現在生活在新時代了,男娃女娃都能接受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就像咱們村曉嵐她們這些姑娘,她們在外面見過世面,想找個合適的人結婚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能光看年齡。她們也想為咱們村莊做點事情,這和結不結婚沒有必然聯絡。”

有個村民就不太理解地說:“奶奶,女人總歸是要嫁人的,這年齡大了就不好找了,這不是讓家裡人著急嘛。”

衛雨氳耐心地解釋:“這過日子不是將就就行的。如果為了結婚而結婚,婚後不幸福,那還不如不結呢。咱們不能用老眼光看現代的女娃們。她們有自己的理想工作,想要在結婚前實現自己的一些價值,這是好事呀。”

為了讓村民們更好地理解現代女性的想法,衛雨氳還請了一些從外面大城市回來的姑娘來分享她們的經歷。

有一個在上海工作過的姑娘小敏說:“在大城市裡,女人和男人一樣有很多機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結婚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像我在上海的時候,身邊很多優秀的女性都在三十多歲甚至四十歲才結婚,因為她們一直在等待那個真正合適的人。她們在單身的時候努力工作,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

村民們聽了這些分享後,開始慢慢有些改變自己的想法。

但是,仍然有一些較為頑固的傳統觀念存在。一些老人覺得女孩子不早點結婚就是違背祖宗家法。衛雨氳意識到這需要更多的例項和深度的引導。

她聯絡了一些社會學專家,希望他們能夠來村裡給村民們講課。專家們來了之後,從社會發展的宏觀角度分析了現代婚姻觀念的變化。

專家說道:“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地位在不斷提升。她們不再是隻能依靠婚姻生存的角色,而是有著獨立人格和經濟能力的個體。現在的婚姻更多地強調雙方在精神層面的契合,這需要時間去尋找合適的伴侶。”

衛雨氳在一旁補充道:“就像咱們村,這些大齡剩女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她們想要在咱們村莊的發展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比如曉嵐就一直在幫著小輝搞交通管理方面的宣傳工作。她們在等待合適的人的同時,也沒有閒著。”

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和講解,村民們對大齡剩女的思想認識有了很大的轉變。

曉嵐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她感激地對衛雨氳說:“奶奶,多虧了您,現在村裡人的眼光不再那麼異樣了。我們也能更自在地生活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衛雨氳笑著說:“孩子,你們本來就沒有錯。村莊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