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立足基層生活(第2/3頁)
章節報錯
“感覺她只是在賣弄哲學概念,故事肯定會很枯燥。”另一個網友附和著。
衛念曉看到這些評論,雖然心裡有些不舒服,但她已經不像上次那樣慌張了。她平靜地在社交媒體上回應:“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冒險,我願意接受大家的批評,但也希望大家在作品出版後再做出評價。”
作品正式出版後,書店裡排起了長隊,很多讀者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為快。
那位之前給她寫信的年輕作家也買了一本,讀完後他再次給衛念曉寫信:“衛老師,您這次的作品簡直是一部傑作。您讓我看到了哲學與文學融合的無限可能。我為之前的擔憂感到慚愧,您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用心創作,就能打破一切質疑。”
很多讀者也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感受。
“衛念曉的新書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全新的思考。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孤獨,但從來沒有像書中人物那樣深入地去探索自己存在的意義。”一位讀者寫道。
“原本以為存在主義哲學很難懂,但衛念曉透過故事的講述,讓我像是學習了一堂生動的哲學課。”另一個讀者評價道。
國外的讀者也對這部作品給予了積極的反饋。
“衛念曉再次用她獨特的寫作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東方文化對西方哲學的獨特詮釋。”一個外國讀者說道。
隨著作品的大賣,衛念曉的名字徹底在國內外文學界站穩了腳跟。她開始收到各種各樣的邀請,參加文學節、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等。
在一次國際文學節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齊聚一堂。衛念曉站在舞臺上,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
“我從一個想要嘗試探索哲學與文學融合的創作者,到今天站在這裡,經歷了很多的挑戰與質疑。但我始終相信,文學和哲學有著天然的聯絡,它們都在探索人類內心深處的奧秘。”她的聲音在禮堂裡迴盪,臺下的聽眾們都靜靜地聽著,不時發出陣陣掌聲。
在這些活動中,衛念曉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一位來自法國的作家皮埃爾,他對衛念曉的作品非常欣賞,兩人經常交流創作心得。
“衛,你的作品就像一座橋樑,連線了東方文化和西方哲學。我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了許多新的創作靈感。”皮埃爾說道。
“皮埃爾,你的作品也有著獨特的魅力。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共同探索新的創作領域。”衛念曉笑著說。
在不斷的交流與合作中,衛念曉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她開始思考如何將更多的東西方哲學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創作中,以及如何讓作品更好地在全球傳播。
她的下一個計劃是創作一部以愛與救贖為主題的作品,將佛教的慈悲思想、基督教的救贖概念以及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仁愛思想融入其中。
為了創作這部作品,她開始了一次環球文化之旅。她走訪了許多佛教寺廟,感受那裡寧靜祥和的氛圍,與僧人交流佛教教義中的慈悲與寬容。
在一座古老的寺廟裡,她看到僧人們默默地誦經,為眾生祈福。她坐在寺廟的角落裡,靜心聆聽,彷彿心靈得到了淨化。
然後她又來到歐洲的一些古老教堂,參加彌撒。教堂裡的唱詩班歌聲悠揚,教徒們虔誠祈禱的樣子讓她深受觸動。
她與神職人員探討基督教的救贖思想,瞭解它是如何影響西方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
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中國傳統文化根源。她深入到中國的古籍研究機構,查閱古代典籍,與國學大師們探討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仁愛思想。
所有這些調研和體驗都讓她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她回到自己的房間,再次開始創作。
這一次,她筆下的故事圍繞著一個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