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溪修煉的就是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在傳授她時,逍遙子就和她說了,若她以後收徒,北冥神功是不允許傳授他人的。

《天龍八部》對逍遙子的描述都有點往神話方向發展了,按劇情,“逍遙三老”出場的時候無崖子93歲,天山童姥96歲。

而對靈鷲宮的描述是,已經存在了數百年,既然是數百年,那就是最少存在了200年以上,而靈鷲宮又是逍遙派的門戶之地,料想逍遙派也存在了數百年。

那逍遙子到底多大呢?有一說:逍遙子原名叫潘閬,逍遙子是他入道之後的道號。他出生於五代亂世的後唐年間。

書香世家的他自小熟讀儒家經典,一心出仕入世,輔佐明君治平天下。奈何時值亂世,政權更替頻繁,中原腹地,石晉滅唐,晉立卻未能改變亂世,紛紛擾擾,幾經波折,終不得實現心中所想。

仕途不順,意志消沉,在而立之年,轉儒入道,學魏晉風度,避世于山林,取號逍遙子。

道書讀得多了,反而大徹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緣法,又參透了清淨虛無的妙詣,於是更加苦心潛修。

此後逍遙子在道藏中參透“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正言若反”、“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因此悟出一套道家武功原理,憑此武理,融匯貫通,慢慢竟創出了輝煌後世的“逍遙派”武學。

道學既成,逍遙子之名,聲名遠播,後晉朝廷幾次請他出山入仕,都被疏狂的他所拒絕。

後來慕容龍城遊歷北朝南歸燕子塢之時,於途中聞得逍遙子大名,於是尋山問林拜訪了他。

逍遙子見慕容龍城謙謙君子,刻意為難了慕容龍城幾次,慕容龍城照舊對他恭敬如初。於是開懷接納慕容龍城,與他談經論道,授他大藏道法,整整七天七夜。

慕容龍城學到了他一生曾未涉及之學,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加那些年的江湖閱歷,融會貫通,對武學之理豁然開朗。

逍遙子更是將他創立“小無相功”的初衷原理與之相告,慕容龍城當下就有所領悟,再經自己七七四十九天的糅合,在“小無相功”模仿他人武學招式的基礎上創出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借力打力的絕技“斗轉星移”。

逍遙子於名利無求,卻對長生之術頗為痴迷,當他聽到南詔國(後來的大理)有個不老長春谷,谷中有道不老泉,還有一部教人怎樣長生不老的神書時,馬上就動身前往大理。

在大理,他遇到了另一位名震後世的人物,他就是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

段思平出身南詔武將世家,祖上雖然顯赫,但到他出生時已經是個沒落貴族。但他武藝超群,胸懷大志,心記民間疾苦,後來積功升至通海節度使,成為統轄一方的大將。

此時的南詔國先後被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和楊幹貞的“大義寧國”取代。政權更替頻繁,相互更迭時都免不了有一番殺戮,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段思平早有了結束這個分裂局面一統南詔的決心,奈何手下缺少武功高強之輩,甚難開闢局面。此時與逍遙子的相遇,可謂是天助他成就大業。

逍遙子和段思平因救被楊幹貞政權奴役的白蠻族民而相識,作為漢裔白蠻的段思平對中原名士甚是仰慕,見到逍遙子乃是個豪放飽學之士,對他更加欽佩不已,欲聘之為上賓,行討教之事,助自己一臂之力。

而潘閬此行南詔是為了尋找長春不老谷,奈何人生地不熟,見段思平對自己甚是尊敬,生性豪放的他於是隨段思平回他的帥府,也是藉機探訪不老谷的相關資訊。

段思平本身深研佛法,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