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對工業革命的恐懼(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畝三分地,一輩子安安靜靜的生活,然後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小農經濟農村。儒家,或者更應該說整個中國的古代社會,都在追求這樣一種社會,靜態的社會。
特別是唐末之後,儒家解決不了自身的困境,解決不了整個社會面臨的困境,明明我們這麼文明,道德這麼高尚,結果卻始終治亂迴圈,然後外敵入侵,於是反而更加的偏激起來,認為這一切都是人心中無止境的“慾望”在起作用,所以“存天理,滅人慾”的學說應運而生,越發的追求“靜態”社會。
統一的思想,是要求整個社會都是靜態的,所有人安分守己,農民老老實實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商人老老實實的賺點微薄的利潤,然後士大夫們和皇帝們垂拱而治。
所有人都沒有了慾望,整個社會都是靜態的,當然垂拱而治了,什麼也不用幹,只出一張嘴就夠了。
大明的建立,朱元璋的戶籍制度,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農戶,匠戶,商戶,醫戶……
所有人的身份都被規定了,還沒出生就被規定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都是統一的身份。
朱元璋和他的文武百官們確定好了這一套制度,大家安分守己,這一輩是幹什麼的,下一輩、下下一輩、一直到永遠,就都是幹什麼的。
這就是靜態的社會!
這就是儒家意識形態下追求的小農社會!
後面的清朝,那就更不用說了,在大明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清朝也搞戶籍制度,所謂滿城就是這麼來的。
然後,清朝認為明朝之所以滅亡,很大關係在於士紳們胡作非為,天下計程車人和百姓們的環境還是太寬鬆了,沒有真正達到“滅人慾”的地步,又由於是以少統多,所以大肆摧毀文化,搞史無前例的愚民。
藏書被搜剿摧毀,私塾被裁撤……
一切的手段,只是為了讓整個社會更靜態,統治下的人都是腦子空空的愚民,餓不死就完事了,其它的都不會想。
朱標囫圇吞棗的看過歷史,他知道清朝,只是沒有認真瞭解過。
但沒關係,往前追溯到漢朝,然後一路下來到大明的歷史,朱標還是很容易理解了周飛所說的“小農經濟”以及背後蘊含的東西。
朱標對應了一下在周飛這邊看到的、瞭解到的,再回想一下剛剛看到的“禮崩樂壞”的舞蹈影片,也大概明白了周飛所處的六百年後是個什麼世界,完完全全是和他們所處的古代顛倒了過來。
他們追求小農經濟,追求靜態社會,存天理滅人慾。
六百年後不搞小農經濟,搞工業革命,整個社會是活動的,或者更應該說無法無天的,物慾橫流。
“這就是工業革命的後果嗎?”
朱標忽然有種恐慌,這是對於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的未來的恐慌,他不確定將大明變為六百年後的這種“物慾橫流”的社會是不是值得的。
朱標也更加不確定,這種改變他能不能把握住。
如此禮崩樂壞,物慾橫流,整個天下還能安穩嗎?朱明天下……
朱標突然明白了過來,難怪周飛說他改變不了,因為這種變化的首當其衝者必然是他朱家!
革命革命,革別人的命毫無問題,但革自己的命,這???
朱標臉上的神色變化,周飛看在了眼裡,一會凝重一會蒼白,轉而又變為了無奈與恐慌,顯然腦子裡在做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周飛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不過大概也知道朱標這會肯定是不想繼續談這個問題了,於是便轉移了話題問道:“剛才看抖音有沒有一些收穫?”
聽到聲